1 / 5
文档名称: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综述.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6/11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研究综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研究总结 1961年,马国凡在《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中认为“撑门面”、“敲警钟”等词语是惯用语,拉开了我国惯用语研究篇章序幕虽然只有短短五十多年历史,但是在此期间,汉语惯用语取得成绩却是显著。由于历史原因,对惯用语研究中断了一段时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惯用语研究才得以恢复。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对外汉语事业蓬勃发展,对于惯用语本体研究提出了新要求与挑战,使得这一时期惯用语研究达到了高潮,越来越多学者投入到惯用语研究上来,产生了大量著作与期刊论文。这时期惯用语研究无论是从横向广度上还是纵向深度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笔者基于收集到相关信息及一些相关论文,总结各家之论点,希望为今后汉语惯用语教学研究提供一些思路。一、汉语惯用语本体研究现状上世纪8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学者开始致力于惯用语研究,本体研究取得了丰富成果,学界关于惯用语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如陈光磊认为:“惯用语就是具有语义变异特征一种定型短语,其功能相当于一个词而呈现出明显日语格调与修辞色彩。”高歌东、张志清认为“惯用语是以动宾关系为基本语法结构,以二字格为基本形式,以比喻引申为基本修辞手法与表意手法固定词组。”此外李行健在《惯用语研究与规范问题》中把惯用语语义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马国凡、高歌东也在《惯用语》一书中也对惯用语语义进行了详细论述。这些都是从语义角度对惯用语进行了深度挖掘,为惯用语教学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 。惯用语蕴含了丰富文化内涵,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最早认识到语言与文化关系学者是罗常培,他《语言与文化》主张从文化角度研究语言,开创了语言文化学先河。但是这本书只是起到了引导性作用,它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去剖析语言文化东西,并没有详细剖析某一语言文化现象,也没有涉及到更多地惯用语文化。此后随着惯用语关注度提高,关于惯用语文化研究越来越多,如陈华琴在《现代汉语惯用及其语内涵剖析》中总结了惯用语语义折射出三种文化,即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此外,还有王俊《浅述包含饮食语素惯用语文化意蕴》,辛菊、唐华《浅述包含服饰语素惯用语文化意蕴》,李艳萍《简论用语文化价值》等等。从文化角度入手去研究惯用语,更加全方位剖析了汉语惯用语,使得本体研究从广度上得到了拓展,也对我们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研究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与综合国力提升,对外汉语事业也随之取得了不断发展,进而汉语学界中很多学者辗转到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领域中来,我们根据研究角度不同,把这些专著期刊大致归为以下几类: 。如王进在《汉语惯用语隐喻发生机制》则将相似性作为惯用语隐喻形成基础,并提出是语用环境促动创造了相似性。陈明芳在《惯用语认知机制及其词汇语义特征》中“主要运用认知语言学三种认知机制,即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与规约常识,来剖析惯用语理解过程。”该文章从认知学角度剖析了惯用语,给我们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带来一定启示。车晓庚《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难点与应对策略》“从剖析惯用语基本特征出发,借鉴心理学研究汉语惯用语模型,剖析汉语学****者在学****汉语惯用语实际中存在难点与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构想如何更好地进行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但是该文章只是初步借鉴心理学进行剖析,并没有进行深入剖析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