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蜘蛛的生物学宋大祥(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 071002 ) 摘要:,高度发达的丝腺、丝在其生活中的广泛利用、雄蛛触肢转变为传递精子的器官等,,它的求偶、争斗、育幼、学习等行为,与同为节肢动物的昆虫大相径庭,,其生命过程的奥秘何在,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蜘蛛;生物学;昆虫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565 (2000 )03-0209-07 动物的生物学是一个饶有兴趣的研究课题,但以无脊椎动物为研究对象,,不但形成一种传统,, 20 年来,由于农林害虫生物学防治的需要,蜘蛛作为害虫的一类重要捕食性天敌,,所得的资料在生产实践中有很好的参考价值[1,2];但结合野外观察和实验室研究来深入探索一些生物学现象,迄今我国仅有少数学者(李代芹[3~ 10]、卓逸民[11~ 15]、徐宏发[16]),正如 1952年确证 DNA是遗传物质的德国学者蔡斯和赫尔希所说,“要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必需研究具有活力的有机体”.随着从微观的角度对生物体研究的深入,,蜘蛛是一类在进化上奇特的类群,例如它的高度发达的丝腺和丝在其生活中的利用程度上,,,它的求偶、争斗、育幼、学习等行为,与同为节肢动物的昆虫大相径庭,,其生命过程的奥秘何在,应先通过观察了解到各种生物学的现象,,曾撰文作过一些介绍[17,18],现再作一较全面的讨论,以期能对我国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起一些推动的作用. 1两性异型,“矮雄”抑或“巨雌”两性异型在动物界并不少见,但有的蜘蛛雌雄判若 2种,这种巨大反差的情况只有在一些甲壳动物(如寄生桡足类)“矮雄”(dwarfmales ),即雄性个体明显小于雌性.“矮雄”一词暗示在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趋向于雄体变小,但如果它仅指雌雄大小的比例,那么这种收稿日期:2000-07-15 作者简介:宋大祥(1935—),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河北大学教授,主要从事无脊椎动物学研究1 ·院士论坛· 第 20卷第 3期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年 9月 JournalofHebeiUniversity Sep .2000 大小的改变,有可能发生在雄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