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柯 2020/6/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理解“识”,“缘”,“真面目”等词语在诗中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默写本诗。(2)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正确看待问题方法。(3)通过对古诗内容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庐山不同角度呈现美景。教学难点: 感悟诗中所蕴含哲理:看待事物要从各个角度去剖析;人置身在某一环境中时往往不能了解事物本质,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含义。教学准备: (1)师生收集有关这首诗资料。(2)图片、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古诗诵读展示,激发学生学****积极性诗歌语言凝练,表达着诗人丰富感情,读起来朗朗上口。看这幅图,你想起了哪首诗?(回忆背诵《望庐山瀑布》)那这幅图呢?出示图片“春江水暖鸭先知”,引导学生背诵古诗。这两首诗,都描绘了我们祖国美好风光,你还能背一首写景古诗吗? (这一环节教师要多鼓励,充分调动起学生诵读古诗兴趣,为本节课学****营造良好氛围。)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一首写景古诗,教师板书课题,强调“题”字间架结构安排,“林”字左边“木”因为让右原则,捺变成了点。二、理解诗题,介绍题壁诗(1)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读注释,谁来理解诗题意思? (2)介绍题壁诗: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瑰宝,是诗人有感而发,寄托情感诗作。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崔颢是唐朝最为著名题壁诗人之一。(3)根据意思,谁来有节奏地读一读诗题?指导学生标记并读出停顿。(4)出示“壁”字理:“辟”,表示用刀砍、劈、削;“土”,土层;“壁”,造字本义:直立如削土。指导书写“壁”,师范写后学生练****写。(5)出示题壁诗代表作《黄鹤楼》。学生自由朗读后,选择自己最喜欢一句展示读。三、初读古诗,读出节奏(1)这首《题西林壁》,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课前学生们搜集了有关苏轼资料,谁愿意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诗人苏轼?学生自由汇报。像这样,找出自己感兴趣或是对自己有用资料,就是收集整理资料方法。(2)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停顿地方用符号“/”标出。谁来声音洪亮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你与他停顿准确吗?指名读,男女赛读。四、理解诗意,读出韵味(1)朗读诗文,引领我们与诗人同行,漫游庐山。同学们试着默读古诗,要求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边读边想:哪句诗写出了诗人游览庐山所看到风景?(出示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齐读这两句诗。思考:诗人从哪些角度欣赏了庐山之美?用“●”标出来;发挥想象,描绘出庐山不同角度之美;选取一个角度,写出庐山之美。(汇报,相机板书:不同角度――景) (3)听着你们描绘,我们仿佛看到了庐山!让我们走进庐山,欣赏我国庐山之美吧!(观看视频)你能说说,你看到了怎样庐山吗?(雄奇、壮丽、险峻、幽秀……庐山)如此美景,令人赞叹。带着感情再齐读诗句。(4)除了赞叹,作者还发出了怎样感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理解“缘”,理解两句诗意思。五、深入体会,感悟诗理(1)同学们,怎样才能看清庐山面目呢?(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以一句诗小结:欲识庐山真面目,。(2)这首诗,诗人仅仅是想告诉我们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吗?(相机板书:客观全面――理) 这样道理,还蕴含在哪些小故事当中呢?(比如:盲人摸象,如果学生说到了,就让孩子听听这个故事。) (3)有一句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