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句对下句①夕阳无限好—②身无彩凤双飞翼—③何当共剪西窗烛—④春蚕到死丝方尽—只是近黄昏心有灵犀一点通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炬成灰泪始干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写作背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琴为什么要有五十根弦,每根弦都让我追思美好青春。我曾经像庄周梦为蝴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我只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着,过去生活的图景如同蓝田玉山上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这种悲欢离合的感情岂待如今追忆时才有,在事情发生的当时就已经感到惘然若失了。“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用了什么手法?诗人以“锦瑟”比喻引出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的一声感慨。这是传统的比兴手法。首联1、庄周梦蝶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它写得轻灵飘渺,常为哲学家和文学家所引用。典故、传说简释2、望帝啼鹃 3、鲛人泣泪 4、暖玉生烟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思考: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四个典故表达了惆怅、悲伤的内心情感。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道,诗歌有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这恰好给了读者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二三联主要手法?“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美好却又十分虚缈的心灵寄托;“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愁绪与怨愤。而“晓、春”又似乎蕴含了诗人对人生之路的光明与生机的一种期盼。用典“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也无法亲近。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用典诗歌内容:(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颈联)对月而泣,美梦如烟(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诗的情感: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诗的写作特点: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