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当木江乡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方案根据县生态办决定,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牧民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政策措施。根据县生态办通知要求要求,制定我乡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方案。一、 充分认识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主要牧区全面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做出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加快草原保护,建设草原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广大牧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牧民收入逐步增加,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社会和谐的的良好局面。二、 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任务(一)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以保护草原生态,促进牧民增收为目标,突出“禁牧封育,促进草原生态恢复;实施草畜平衡,推动草原保护性利用;转变牧业生产方式,实现草原保护持续长效;适度减少牧民,降低草原人为影响”四个重点,在我乡范围内,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把中央的惠牧政策贯彻好,落实好。(二) 基本原则。草原承包到户原则。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草原,必须承包到户;牧民直接受益原则。享受补贴的对象,必须是牧民;科学核定草原面积的原则。草原面积的核定,以草原承包合同或承包经营权证面积为准;集中连片原则。坚持集中连片以村民小组为单元整体推进;实行补贴到户原则。根据牧民意愿,本着方便牧民,将补贴直接发放到牧民;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资金分配原则。补贴资金的安排使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做到“补贴政策公开、补贴面积公开、补贴标准公开、补贴牧户公开,资金直补到户”,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三)目标任务。按照聂荣县草原保护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全乡主要牧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努力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在全乡实施草原禁牧面积达2300万亩以上,实施草畜平衡奖励面积达5000万亩以上,实施牧草良种补贴700万亩以上,实施牧民生活补贴10万户以上。争取中央最大限度给予资金补助。三、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一) 规范草原承包经营。中央政策明确规定,草原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必须按照已承包到户的草原面积发放,草原承包到户工作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切入点,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为此,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加强草原承包管理,尚未实行草原承包的,要尽快落实到户,签订承包合同;已承包到户的,要进一步规范合同内容,特别要明确承包经营者落实草畜平衡、保护草原生态的义务和责任。(二) 合理划定禁牧区域。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按照草原生态、牧业生产和社会发展实际,结合主体功能区划,以村组为基本单元,将生态脆弱、石漠化严重、生存环境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划为禁牧区,其他草原划为草畜平衡区。禁牧面积和草畜平衡面积要逐级落实到牧户。(三)合理核定草原载畜量。各级农业畜牧部门要按照《天然草地合理载畜量的计算》(NY/T635-2002)标准,根据天然草原可食产草量、牧草利用率和再生率等指标,确定天然草原合理载畜量,并分解到户。根据统计核实的实际饲养牲畜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