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方医科大学教案 2005 — 2006 学年秋季学期所在单位中医药学院系、教研室中医内科教研室课程名称中医内科学授课对象 2004 中医本科授课教师李娟职称副教授教材名称中医内科学南方医科大学教案首页授课题目黄疸授课形式大课授课时间 2007 .1. 23— 2007 .1. 24 授课学时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了解黄疸的证候特征、范畴及研究进展。 2 、熟悉黄疸的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3 、掌握黄疸的临床证候特征,各个证型的辨证论治教学内容 1. 介绍黄疸的定义与源流。( 15 分钟) 2. 结合西医范围讲解西医对黄疸的认识( 15 分钟) 3. 以图表方式讲述黄疽病因病机( 15 分钟) 4. 重点讲解黄疸病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25 分钟) 5. 详细讲解阳黄、阴黄、急黄证治方药( 80 分钟) 6. 简介黄疸证的调摄护理以及预防的具体措施及黄疸证的现代研究进展( 20 分钟) 重点难点 1. 重点:黄疸分类的辨证论治; 2. 难点:(1 )黄疸病因病机的理论认识及病机转化,(2 )黄疸症状特征的认识与理解; 3. 重点中的难点:病例的分析与讨论。主要教学媒体 1. 以课堂讲授教学为主; 2. 结合临床病例分析,加深理解; 3. 形式以媒体为主, 可配合部分图像教学。主要外语词汇 Jaundice 有关本内容的新进展 1 、黄疸的治疗进展; 2 、茵陈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 3 、对急黄病机的认识; 4、急黄的治疗进展。主要参考资料或相关网站 1 、罗仁主编《中医内科学纲要》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 年第一版 2 、吴伟康,徐志伟主编。《中西医结合病理生理学》科学出版社, 2003 ,4 第一版 3、系、教研室审查意见课后体会课堂多互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介绍临床经验; 教学相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中医内科学》各论黄疸教学内容与步骤: 1、黄疸的概念利用幻灯,描述黄疸的概念及证候特征。 2、源流幻灯:讲述历代医家对黄疸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 3、黄疸的病因病机幻灯:讲解黄疸发病的病因、发病的机理及病位。 4 、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 )诊断要点幻灯:讲解黄疸的诊断要点。(2 )鉴别诊断①提问:对一个黄疸的病人应考虑哪些病证? ②幻灯:黄疸与萎黄、黄胖病的鉴别要点 5、辨证论治: (1 )辨证要点(2 )治疗要点与治疗原则幻灯:讲解治疗原则及治疗要点(3 )分证论治①幻灯:各证型(阳黄、阴黄、急黄等)的主症、治法、方药。②板书: 临证时随症、加减方药(4 )病案分析①投影: 病案②学生分析问答:证型、治法、方药③教师归纳 6、转归预后、预防与护理措施、研究进展 7、总结强化、复习思考题 8、结束(5 分钟) ( 10 分钟) ( 15 分钟) ( 25 分钟) ( 80 分钟) ( 15 分钟) (5 分钟)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概说】(一)定义黄疸是因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 或血败不华于色, 引起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二)源流 1. 《内经》首先提出了黄疸的病名并阐述其临床特征。如《素问· 平人气象论》言“尿黄赤, 安卧者, 黄疸。……目黄者, 曰黄疸”《灵枢· 论疾诊尺》也谓:“身痛色微黄,齿垢黄,爪甲上黄,黄疸也。” 2. 《伤寒论》及《金匮要略》对黄疸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大法作了详细的论述《伤寒论》将黄疸的病因归结为湿热、寒湿、瘀血、火邪四个方面,尤其强调湿热与寒湿的重要性; 《金匮要略》强调“黄家所得,从湿得之”的病因学,提出了“但利其小便”、“当以汗解之”、“当下之”、“于寒湿中求之”等治疗原则。 3.《诸病源候论》在黄疸阴阳属性的分类上, 首先引入“阴黄”这一概念,并创立了“急黄” 4. 《丹溪心法》强调黄疸都是湿热为患,不必分五种 5. 《景岳全书》创立了“胆黄”之说, 如《景岳全书· 杂证谟· 黄疸》说“盖胆伤则胆气败,而胆液泄,故为此证。” 6. 《瘟疫论》及《沈氏尊生书》提出“瘟黄”的概念如《沈氏尊生书· 黄疸》篇中说“又有天行疫疠,以致发黄者,俗称为瘟黄,杀人最急。”(三)范围西医学的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可参考本病证辨证论治。【病因病机】 1. 感受时邪疫毒 2 、饮食所伤概说部分利用幻灯讲解 15 分钟左右。讲解黄疸的证候表现,有图片教学过程基本内容时间分配和媒体选择 3. 积聚内阻,胆汁失泄积聚日久不消瘀血砂石阻滞 4. 脾胃虚弱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损──→肝失所养,疏泄失职──→胆汁外溢──→黄疸总之,黄疸的基本病机是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而发黄。中阳偏盛,湿从热化,湿热为患,则为阳黄;中阳不足,湿从寒化,寒湿为患,则为阴黄。病机的演变: 疫毒之邪急黄湿从寒化阳黄湿从热化阴黄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