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文档名称: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doc

格式:doc   大小:166KB   页数:2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doc

上传人:wwlgqnh 2020/6/19 文件大小:16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1、《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经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月()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号公布施行。A、4,28,619B、5,1,619C、5,28,620D、4,30,6202、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予以辞退、与其()。A、降低其工资,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B、扣发其工资,解除劳动合同C、扣发工资,解除聘用合同D、降低其工资,解除劳动合同3、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或者安排其他()。A、减轻劳动量,安全性岗位劳动B、减轻劳动量,能够适应的劳动C、安排休假,能够适应的工作D、安排休假,安全性岗位劳动4、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或者(),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A、安排加班,安排夜班劳动B、安排加班,延长劳动时间C、延长劳动时间,安排夜班劳动D、延长劳动时间,安排加班5、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A、工作时间B、病假C、事假D、劳动时间6、女职工生育享受()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天;难产的,增加产假()。A、98,15,10B、90,15,10C、98,15,15D、90,15,157、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产假。A、15,30B、20,25C、20,40D、15,428、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A、已经参加,未参加B、有,没有C、已投保,未投保D、单位购买,单位和个人共同购买9、对哺乳未满()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A、6个月B、1周岁C、10个月D、18个月10、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哺乳时间。A、半小时,半小时B、1小时,半小时C、半小时,1小时D、1小时,1小时11、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女职工冒险作业,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A、可以,及时答复 B、有权,及时研究答复C、必须,研究答复 D、应当,及时研究12、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冷水作业为: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级、第()级、第()级冷水作业。A、三,二,四B、二,三,四C、一,二,三13、女职工在经期禁忌从事的体力劳动强度为: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级、第()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A、一,二B、二,三C、三,四14、女职工在在经期禁忌从事的高处作业为: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级、第()级高处作业。A、一,二B、二,三C、三,四15、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医疗或妇幼保健机构确诊后,月经期间可适当给予()天的休假。A、3至5天B、1至2天C、1至2周D、2至3天16、贯彻落实《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促使企业改善女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既可以增强职工对企业的()和(),又解除了女职工的后顾之忧,有利于促进()的和谐与稳定。A、认同感,归属感,劳动关系B、责任感,归属感,劳资关系C、认同感,责任感,劳动关系D、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劳资关系17、女职工产假期满恢复工作时,应该允许有()周时间逐渐恢复原工作量。A、3B、2C、1至2D、2至318、对未满1周岁的婴儿进行哺乳的时限规定为()年。若哺乳期满后婴儿身体特别虚弱时,经县(区)以上(含县、区)医疗或保荐机构确诊为体弱儿,可以适当延长授乳时间,但不得超过()个月。A、半,1B、1,2C、1,3D、1,619、女职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女职工的需要,建立()、()、()等设施。妥善解决女职工在生理卫生、哺乳方面的困难。A、女职工活动室,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B、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C、女职工更衣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20、女职工禁忌从事每小时负重()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公斤的作业。A、6,20,25B、8,20,25C、6,20,30D、8,20,3021、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依法()、()、(),依法向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A、检举,举报,申诉,诉讼B、检举,举报,起诉,上诉C、投诉,举报,申诉,诉讼D、举报,检举,投诉,上诉22、用人单位违反本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造成女职工损害的,依法给予赔偿;用人单位及其()和其他()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A、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