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文字稿.docx

格式:docx   大小:39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文字稿.docx

上传人:gjh0927 2020/6/20 文件大小:3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文字稿.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普通话手抄报上古声母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上古时期汉语共同语声母系统究竟是什么样的面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这里介绍上古声母系统的一些主要特点。相对上古韵母研究而言,声母研究的材料要少得多,可以用于上古声母研究的材料有谐声材料、古代注音材料、通假异文材料、声训材料、对音材料、方言材料和汉藏语系民族语言材料。根据这些材料,学者们研究出了上古汉语声母系统的几个主要特点。古无轻唇音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首先提出的第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轻唇音”,是说上古时期的唇音声母只有“帮”组“重唇音”声母,没有“非”组“轻唇音”声母,就是只有双唇音声母“帮[p]”、“滂[p']”、“并”、“明[m]”,没有唇齿音声母“非[pf]”、“敷[pf‘]”、“奉[v]”、“微[w]”。唇齿音声母是从双唇音声母演变出来的。例如“辈”读双唇音,说明的上面的声旁“非”在古代读双唇音。汉语方言中还保留这些痕迹。例如,湖南衡山,“浮(起)”、“孵(鸡崽叽)”、“(黄)蜂”的声母分别读“袍”、“抱”、“烹”。湖南东安的“冯,逢,缝”等读“彭”。这个结论主要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 通假异文: 封域/邦域附娄/部娄扶服/匍匐伏羲/庖羲芜青/蔓青汾水/盆水古代注音: 《说文·女部》:“娓,读若媚。”《说文·肉部》:“膴,读若谟。”声训材料: 《释名·释州国》:“邦,封也,封有功。”《释名·释姿容》:“负,背也,置项背也。”“望,茫也,远视茫茫也。”《释名·释宫室》:“房,旁也,在堂两旁也。”《尔雅·释言》:“靡,无也。”谐声字: 非--悲辈排裴反--版板扳叛番--播潘蟠鄱奉--棒捧埲菶未--妹寐昧魅以上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上古时期的重唇音和轻唇音是混而不分的,但还不足以说明“古无轻唇音”,现代方音则可以予以证明。部分方言里许多轻唇音字读成了重唇音字,一般却没有将重唇音读作轻唇音的,由此证明了重唇音变轻唇音的历史音变现象。古无舌上音由清代历史学家、汉语学家钱大昕在《十驾斋养新录》首先提出的一条汉语声母演变规律。“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上只有“端[t]”、“透[t']”、“定[d]”、“泥[n]”这组舌头音声母,没有“知”、“彻”、“澄”、“娘”这组舌上音声母。舌上音声母是后来从舌头音“端[t]”、“透[t']”、“定[d]”、“泥[n]”这组声母中分化出来的。直到现在,有些方音中仍然只有舌头音,例如湖南衡山方言,“里(头)”读“底”,“(费)力”读“里”,还有闽南方言中“猪”的声母为[d],“陈”的声母为[t]。这也是根据上古典籍中大量的通假异文、注音、声训材料及谐声字现象提出来的。例如: 通假异文: 冲子/童子天竺/身毒滹沱/呼池孟猪/明都追琢/雕琢直/特古代注音: 《说文·水部》:“冲,读若动。”《经典释文》:“虫,徐邈音徒冬反。”“赵,徒了反。”“竹,徒沃反。”“侄,大结反。”“追,多雷反,又对回反。”声训材料: 《说文·阜部》:“陟,登也。”《说文·田部》:“田,陈也。”谐声字: 登--橙澄证撜兆--桃逃跳挑眺卓--掉悼淖召--迢笤苕貂重--动董恸湩另外,在现代广西北部平话、闽方言等南方方言里,古代舌上音声母字有不少读作舌头音声母。以上所列的古籍资料表明上古时期汉语舌头、舌上音声母是不分的,而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