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等高线地形图.ppt

格式:ppt   大小:1,235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等高线地形图.ppt

上传人:1314042**** 2020/6/20 文件大小:1.2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等高线地形图.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等高线地形图甲乙海平面1000米500米1500米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某点到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绝对高度,即海拔山一、海拔与相对高度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200200150150150150150150150150100100100等高线的绘制(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同)(2)、同图等高距一致(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3)、等高线不相交,但有时会重叠(说明此处是陡崖)(4)、同图中,等高线越密集,说明坡度越陡(5)、示坡线:垂直于等高线并指向低处的短线段,指示坡降方向(如右图)二、基本特征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判断小地形类型闭合曲线,内高外低。闭合曲线,外高内低等高线凸向地处,中间高于两侧山顶盆地山脊等高线向高处凸出,中间低于两侧两组表示山峰的等高线之间的区域多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处山谷鞍部中间疏四周密密集稀疏中间疏四周密稀疏平直较高,超过500米高,超过500米较低,一般不高于500米低,0米-200米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坡度平和四周高中间低平坦广阔四、等高线形状与五大基本地形的关系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五、判断坡度: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例、下面四幅图中的等高距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B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比例尺、等高距相同: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五、判断坡度:规律等高线密→坡陡;等高线疏→坡缓比例尺大→坡陡;比例尺小→坡缓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等高距大→坡陡;等高距小→坡缓例、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应是。200220A280200D260200C240200BDAB陡崖相对高度:计算陡崖或任意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一是可能求最大相对高度,二是可能求最小相对高度。公式:(n-1)d≤H<(n+1)d(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的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例:该图中A、B两点以及陡崖的相对高度是多少?AB的相对高度:300<H<500陡崖的相对高度:≥500米,<600米>200米,≤300米200≤H<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