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张光芝一、教学目标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三种数学模型,并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两端都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2、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两端都种的问题。教学难点: 建构数模,探寻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谜语导入,直观认识间隔。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师:看老师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生:5)师:老师也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吗?生:手指缝。。。。师:对,是手指缝,手指间的距离就叫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的多少叫做间隔数。(板书)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图中的间隔。(课件出示)(教室里面的桌子,路灯,人民大会堂前的柱子,)出示学生排队做操的图片,数一数,多少个同学,有间隔吗,多少个?像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个间隔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间距。(板书间距)师:树与树之间也有间隔,同学们看,这一排排的树多么漂亮,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同学们知道3月12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为保护环境献一份力量。(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设计才能的机会)同学们打算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需要设计一份植树方案。(课件出示设计要求)。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侧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树,你能设计几种植树方案,请你把它画下来。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5米种一棵。)师: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5米是间距)(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师:现在把你预想的植树方案在纸上画一画。(小组合作设计)师:很多小组都已经完成了,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根据你们的方案,需要种几棵树?(5棵,4棵,3棵))师:为什么同样的一段路,同样的要求,种的棵数却不一样呢?你们的方案分别是怎样的?来展示一下你们的设计方案。(小组展示设计方案,交流设计思路)(师配合生大屏幕展示)师:是呀,同样长的路,就一个要求,同学们就能设计出三种不同的方案,真能干。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两端都种的规律。(板书两端都种)。刚才同学们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5米栽一棵小树,通过画图,找出了三种不同的植树方案,而每一种方案都是4个间隔,如果是30米才长的小路应该有多少个间隔呢?40米呢?50米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揭示:间隔数=总长度÷间距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动口,找出了间隔数,总长度和间距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在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表格。观察这张表格,你有什么发现吗?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讨论一下。预设:生:我们发现,: 棵数=间隔数+1(反复说几遍)师:现在我们就用刚才发现的规律来解答问题。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