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人大代表培训班发言材料1.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大代表培训班发言材料1.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大代表培训班发言材料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在县人大代表辅导班上的发言材料** 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 (2015 年4月 10日) 各位代表: 今天很高兴能借助县人大常委会举办此次培训班的平台,使我有机会与大家在一起就* 县法院各项工作面对面交流。下面,我就县法院 5 年来的审判工作向各位代表汇报, 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一、五年来审理案件总体情况 2010-2014 年,县法院共受理刑事、民商事、行政、执行等各类案件 10905 件,审(执)结 10593 件, 结案率 % 。其中 2010 年, 受理各类案件 1693 件,审(执)结 1581 件, 结案率 % ; 2011 年,受理各类案件 1682 件,审(执) 结 1610 件, 结案率 % ; 2012 年, 全年受理案件 2232 件, 案件增加 550 件, 比上一年度上升 % 。审(执)结 221 0 件,结案率 % ; 2013 年, 共受理各类案件 2401 件,案件增加 169 件,审(执)结 2374 件,结案率 % ; 201 4 年,受理各类案件 2897 件,案件增加 496 件,比上一年度上升 % ;审(执)结 2818 件, 比去年增加 444 件, 结案率 % 。二、审理案件的新特点及反映出的新情况 2 (一)刑事审判 2010 年以来, 共受理刑事案件 1091 件 1492 人, 受理案件数基本平稳。其中, 故意伤害、抢劫、盗窃、***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案件逐年以 % 左右的速度增长;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非法转让倒卖和金融诈骗等经济犯罪上升 % ; ******犯罪上升 % ; 毒品犯罪案件下降 % ; 交通肇事、危险驾驶案件上升 % 。在受理案件中,居收案首位的是故意伤害案件,共 239 件 297 人, 占收案总数的 % , 其次是盗窃案件 127 件 167 人,占 % , 第三是交通肇事案件 87件 92 人,占 8 %。【刑事案件趋势分析】 1 、故意伤害案件比重大,居受案数首位,并且此类案件大多是农村的村民、邻里、熟人甚至亲属之间, 因土地承包、宅基地、通行、排水、债务和婚姻等民间纠纷激化、升级演变而成,基本上都是初犯、偶犯。 2 、交通肇事案件增幅大,仅次于故意伤害类案件。交通肇事案件主要发生在乡镇道路上, 并且以摩托车、农用车肇事居多。在受理的交通肇事案件中, 摩托车、农用车肇事的占此类案件总数的 %。 3 、盗窃抢劫案件变化大。盗窃案件在犯罪主体、侵害对象上与往年同期相比有明显变化, 由外地流窜盗窃摩托车为主向本地青少年入户盗窃现金为主转变; 抢劫案件以县城 3 及城乡结合部的无业、失学青少年抢劫同龄的青少年为多, 有团伙化、暴力化、低龄化的倾向。抢劫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吃喝玩乐,并非生计所迫。 4、罪名涉及范围大。往年受理刑事案件主要涉及盗窃、故意伤害、交通肇事、***、贩卖毒品等传统罪名, 而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类型犯罪案件,如网络犯罪、金融传销、信用卡犯罪等, 从涉案罪名看,刑事犯罪出现新的动向。【刑事案件上升原因分析】(一)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不够健全。少部分人民群众为文盲或半文盲,法律知识极度缺乏,遇到利益纷争时, 往往一时冲动, 大打出手。另一方面基层维稳工作不够扎实, 综治网络不够健全, 作用发挥不够明显, 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在一些地方缺位和失守,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不及时, 一些民间纠纷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排查化解,导致激化升级, 引起“民转刑”案件持续多发。(二) 农村的交通安全管理存在漏洞。近年来, 随着公路建设投入加大,农村的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与此同时,车辆数量也与日俱增, 特别是国家“汽车下乡”、“摩托车下乡”等惠农政策实施后,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购买农用车、摩托车的热情。农村农用车、摩托车数量快速增长, 客观上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还有一些驾驶员交通安全意识淡薄, 无证驾驶、酒后驾车、超速行使, 尤其是农用车非法载人现 4 象十分普遍, 遇到紧急情况处置不当, 导致农用车、摩托车交通事故频发。(三) 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亟待加强。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和偏废,一些家庭存在失管、失爱、失和、失德等“四失”问题, 对未成年子女或放任自流, 或漠不关心、或溺爱迁就, 给子女的人格塑造和行为养成造成严重影响。二是德育为先的原则没有得到落实,一些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幸福观和是非观出现偏差, 贪图安逸享乐, 缺乏吃苦精神。三是文化糟粕和不良网络环境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少年”的社会关怀、帮教机制不健全, 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社会原因。此外,一些青少年法律意识不强、交友不慎、是非不分, 经不住诱惑, 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