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页 1 第一章总论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某某避难场所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项目业主项目业主:某某民政局法人代表:张国辉地址: 某某某地镇 编制依据 1.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条例》; 2.《国家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第页 2 见》( 国发〔 2008 〕 22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4. 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 号); 5.《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 6. 四川省发改委《关于印发〈四川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年度计划( 修订本) 的通知〉》( 川发改投资[2009]280 号); 7. 四川省民政厅等 5 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导意见》( 川民发[2009]22 0 号); 8. 某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 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试用版), 国家计委办投资[2002]15 号; 10. 项目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研究范围第页 3 本报告着重对项目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背景和必要性、建设需求和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建设方案、环境保护、项目组织管理、实施进度等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定额估算项目投资, 根据国家的财税制度和有关政策、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项目进行财务效益分析、评价, 并提出结论性意见, 供建设业主和有关部门决策。 项目背景及由来 2008 年5月 12日 14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 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 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 第页 4 名列全国 51 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 14 位。此次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全区 25 个乡镇、 214 个村、 1465 个组、 万户、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人口 万人, 占总人口的 % 。全区因灾伤亡 274 6 人(死亡 20 人、受伤 2726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8 亿余元。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 建设避难场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 为民生考虑的重要工程, 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 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 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第页 5 为提高某某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2008]2952 号) 和省委“以人为本, 民生优先”和“加快重建步伐, 提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 结合某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某某民政局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 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址本项目拟建于某某某地镇清风村二、三组( 现新建某地中学校内) 场址地势平坦, 地块比较规则, 目前项目场址周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 建设内容及规模第页 6 (1) 修建应急指挥中心及避难室、应急物质储备室等用房1 幢,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2 )应急避难广场(将已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作为应急避难广场,面积 35000 平方米,不作本项目投资估算) 。(3 )建设紧急停车场( 300 个车位,在学校内安排) (4 )配置应急设施设备(5 )附属工程: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 8 个月。即 2011 年5 月至 2011 年 12 月。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900 万元。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避难所专项资金。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第页 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的方针, 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灾害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构建和谐沂源提供安全保障。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1 )、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近期设置避难场所应以安全安置居民为主, 远期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