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王玉荣
----
---- 编者按: 王玉荣小姐是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管理工程系的研究生, 她以一个研究者的眼光来剖析SAP 公司的王牌产品R/3, 读起来应与公司自己的介绍味道不尽相同。
---- 近年来, 我国信息化进程迅速推进, 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机制、组织结构及市场行为方式的巨大转变, 引发了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及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的渴极思饮的需求。许多国外的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对于业界和非业界人士也由素所未闻变成耳熟能详。
---- 诸多知名厂家当中, 在世界范围内ERP/MRP II 软件市场上独执牛耳的当属德国的SAP 公司。在国外品牌先后看好中国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而纷纷涌入的潮流中,SAP 自然不甘示弱。它在1996 年岁末就已宣布其产品的汉化全部完成,1997 年又捆绑了多种软件, 为推进其R/3 系统的实施擂鼓助阵。从SAP1997 年在中国市场上的积极表现来推测,1998 年它将以更灵活的策略, 力求迅速在中国扎根、开花、结果。
---- 鉴于以上情况, 为更有效地取人之长, 继而推动国内管理软件业的发展壮大, 笔者认为, 对SAP 系列管理软件包括SAP 公司本身有所了解, 是十分必要的。然而, 笔者接触到的企业管理人员、财会行业人士当中, 对SAP R/3 系统这一大型管理应用软件, 知其名者居多, 晓其实者诚少。原因不外两点: 其一, 国内使用这种功能强大同时又价格昂贵的管理软件的企业尚为数不多; 其二, 介绍SAP R/3 系统性能特点及其内部结构的资料也寥寥无几。因此, 笔者拟从内部组成结构和运行实例分析两个角度来对SAP R/3 系统作一简
介, 特别用较多笔墨介绍了SAP R/3 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及模块间的数据沟通, 希望能与
关注SAP 管理软件的读者共同讨论。
---- SAP R/3 系统概述
----SAP R/3 中的S 代表系统(Systems),A 代表应用软件(Applications),P 代表产品(Products)。R/3 意味着这是SAP 软件第三次发布的版本。用一句话来概括,SAP R/3 是SAP 公司开发的客户机/ 服务器环境下的套装软件, 可用于处理一个公司中几乎所有的经营管理任务, 常见的诸如发票支付、生产资源的管理、财务控制等等都包含在其中。
----SAP R/3 系统的性能特点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 功能模块化
----SAP R/3 运用应用程序模块( 通常简称为“模块”) 来处理上述任务。这些模块常用其英文首字母来命名。比如,SD 表示销售(Sales) 和分销(Distribution),MM 表示物料管理(Materials Management),CO 表示管理会计(Controlling)。诸多模块可以分成三大类: 物流(Logistics)、财务(Accounting) 与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s)。比如物料管理(MM) 在“物流”类中, 管理会计(CO) 是“财务”类的一个模块。它们相互协作, 共同作用, 来处理公司中的经营管理任务。R/3 系统的模块结构如图-1 所示。
图-1 R/3 系统的模块结构
---- 信息高度共享
----R/3 各模块使用共同的数据库。这就是说, 由一个部门输入到系统中的信息, 所有其他部门都会马上得到。比如说, 财务部可以获得来自销售部的信息, 生产计划部又可以获得来自财务部的会计信息。这样, 即使公司的部门之间存在着各种分割, 这些信息仍然被各个模块共享使用。
----R/3 系统之所以要保证高度的信息共享性, 是因为R/3 的设计开发人员认识到各种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就是这样处理事务的。举例来说明, 有一份订单键入到系统中, 订单中包含的全部新信息都被写进数据库。R/3 系统能够认识到, 要完整地执行此次业务处理的话, 几个不同的模块都需要用到这些信息。“物流”类模块需要这些信息来安排订单上指定产品的生产,“财务”类模块要处理原材料款项的支付和发票的签发,“人力资源”类模块则需要这些信息来作出人力的安排。
----开放性
---- 随着公司的成长, 现有的系统可能已经包括了大量不同类型的计算机, 比如说, 该系统的网络上连接着个人电脑、膝上机、小型工作站以及大型机。而R/3
系统, 恰恰能够在如此复杂多样的计算机系统基础上工作。
---- 在以前, 许多大型企业使用的是大型机系统。在这种情况下, 个人计算机或终端遍布于公司各部门, 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却是集中的。数据必须从大型机经过网络的传送, 才能在终端运行的程序中使用, 然后再传回给大型机储存起来。这个过程代价昂贵, 又浪费时间。近来, 许多公司已经转向开放式系统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