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刑法]讲座讲义.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刑法]讲座讲义.doc

上传人:raojun00001 2020/6/23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刑法]讲座讲义.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刑法]讲座讲义《刑法》讲座讲义刑法概述一、刑法基本概念(一)刑法的概念:是国家制订的规定什么是犯罪以及如何惩罚犯罪的法律。(二)我国刑法制订的目的(见刑法第2条);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惩罚是手段,保护是目的。(三)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规定了三个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对什么行为是犯罪,构成什么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都应由法律明文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平等适用原则: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刑相适应原则:是指应当根据罪行的大小来确定处罚的轻重。(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二、犯罪概说要点(一)犯罪的概念: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就是犯罪。(见刑法第13条)两个特征:社会危害性,应受刑罚处罚性。(二)犯罪的本质:是对合法权益的侵犯。刑法的目的是保护合法权益,反过来说明犯罪的本质是侵犯合法权益。三、犯罪构成要点(一)犯罪构成的概念:是刑法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序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客观方面。1、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犯罪行为,依照刑法规定应当对自己的罪行承担刑事责任的人。自然人,法人(单位)。分刑事责任能力、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年龄: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或重伤、***、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二)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抱的心理态度。分故意、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说明行为人何时、何地、使用什么方法、采取何种手段对某一对象实施侵害并造成何种危害后果。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四、排除社会危害性、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一)执行公务、正当业务、自救行为。执行公务行为,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或上级命令执行公务、履行职责的行为。正当业务行为,是指根据自己所从事的正当职业要求而实施的正当行为。如医务人员截除病肢、摘除病变器官。自救行为,指其权利遭受侵害后无法得到司法机关及时救助的情况下,以自身力量加以保护的行为。如抢压犯手中抢回自己被抢财物。(二)正当防卫1、正当防卫的概念: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正在实施不法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必要损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2、构成条件:5个。(1)前提条件必须是存在的不法侵害的行为。(2)时间条件是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3)对象条件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4)主观条件必须具有正当的防卫意图。(5)限度条件是没有过当。(三)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的概念: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而采取损害一较小的合法权益以保护较大的合法利益的行为。2、构成条件(1)起因条件是必须存在现实的危险。(2)时间条件是危险正在发生。(3)对象条件是损害第三者的某一较小的合法权益。(4)主观条件必须具有正当的避险意图。(5)限制条件是在不得已时才能实施。(6)限度条件是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五、故意犯罪形态(一)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完全符合、具备某一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已经达到了这一犯罪行为的终点,不能再向前发展的一种故意犯罪形态。(二)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犯罪已开始实施了准备活动,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着手犯罪的一种形态。(三)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全部完成犯罪行为的一种可能停止的状态。(四)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六、共同犯罪(一)概念: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要求在主观上必须在共同犯罪故意;在客观上必须有共同犯罪行为。(二)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从重处罚。(三)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从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