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锦鲤文化.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锦鲤文化.doc

上传人:cjl201702 2020/6/23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锦鲤文化.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锦鲤源于中国,制种改良始于日本。历经多年的杂交选育,目前已形成了极具系统特色的锦鲤,在日本成为一个新型的行业,被誉为“国鱼”。      锦鲤具有鲜艳似锦的色彩,变幻多姿的斑纹,是一种大型高贵的观赏鱼类。衣锦还乡的锦鲤,回到故乡中国后博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全国各地较大型的观赏鱼基地,一般都有锦鲤供游客观赏。人们喜欢锦鲤,除了它体色如珍宝外,还因它象征着“福寿吉祥”。同时,锦鲤之间从不争斗,和睦相处,又有“和气生财”之意。家庭鱼缸和庭院水池,放养几尾锦鲤,能增添不少喜庆气氛。      锦鲤是由鲤鱼经人工培育而产生的突变种,目前,世界各地已有100多个品种。它属广温性鱼类,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最适宜的水温为20℃左右。其食性较广,无论动物性或植物性饲料,均可摄食。锦鲤的繁殖季节为立春到立秋期间。成熟亲鱼能自然产卵繁殖。锦鲤一般可活六七十年,体长可达1-,体重可达40多千克。锦鲤养殖发展现状(转)   锦鲤,是风靡当今世界的一种高档观赏鱼,有“水中活宝石”、“会游泳的艺术品”的美称。由于它容易繁殖和饲养,食性较杂,通常一般性养殖对水质要求不高,故受到人们的欢迎。我国近年来已有不少投资者对其进行了投资养殖。锦鲤属于鲤科(Cyprinidae)鲤属(Cyprinus)鲤(Carpio)锦鲤(BrocardedCarp),日本称为NishkiGoi。它是鲤鱼的一个变异杂交品种,是由于养殖环境变化引起体色突变,通过近300年的人工选育和杂交而培育出来。锦鲤由它最早出现时间算起至今只有近300年的历史。相传在1800年左右的一个寒冷冬天结束时,日本新泻地区的某个农民掀开他在房前的土池上的草帘观看检查池中的鲤鱼时发现,有的变成了浅黄色,这就是锦鲤的最早的突变的个体。由于当时与自然生殖不一样的都有点神秘感,所以它最早被称为“神鱼”;后来又有称“变种鲤鱼”、“彩色鲤鱼”、“花鲤鱼”。而“锦鲤”这个名字,是在日本明治(1867年)后开始流行的。最初只有2-3个品种,到了1914年的大正博览会上,已经出现了6个品种(黄写、白写、大正三色、阿部鲤、三色、红白),时至今天,其品种已大大增加,已达十三个大类119种之多。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入中国是在1938年(昭和十三年),由日本东京的松冈氏将一批名贵锦鲤送给当时的伪满洲国皇帝,这也是日本锦鲤第一次输出到海外。而同年在美国旧金山的万国博览会上,日本曾特地选送了100尾锦鲤到会上展示,从而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展示日本锦鲤的美姿(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73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曾将一批锦鲤作为吉祥物赠送给周恩来总理,这批锦鲤交由北京花木公司养殖,由于种种的原因,这批锦鲤已烟消云散。1983年,香港苏锷先生率先将在国际市场开始流行的日本锦鲤引入中国,并在广州兴建了大型养殖场,从而掀起了锦鲤在中国商品化养殖的高潮。十四年后,1997年,为庆祝中日两国恢复邦交25周年,日本知名的对华友好人士平泽要作先生向中国人民赠送日本锦鲤108条,该批锦鲤被放到了四川省水科所养殖。锦鲤养殖业在我国的兴起是二十多年的事。目前,我国的锦鲤养殖业可说是已初具规模。养殖场不仅出现在观赏鱼养殖较发达的广东、福建、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等省市,而且湖北、四川乃至东北等地区也有发展。各养殖场的养殖面积大小不等,小的只有几亩,多半是个体所经营,也有是小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