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天津市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发布机关:政务网时间: 2008-9-10 17:33:00 (2006 年1月7日天津市河东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十一五”时期(二00六至二 0一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区加快实现“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的关键时期。制定并实施好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对全区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规划纲要认真分析了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工作重点、政策取向、主要举措等做了全面规划,是我区在“十一五”时期实现跨越发展的行动纲领。一、“十一五”时期发展的基础和环境(一) “十五”时期取得重大成就“十五”时期,是全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真抓实干,全面推进“三步走”和“三个基地”建设目标,战胜了包括非典疫情在内的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十五”时期的目标任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5 年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 亿元,比 2000 亿元增加 倍,年均增长 %。结构调整步入优化提升新阶段。第三产业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 83%,比2000 年提高 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一批优势企业和产品。区级财政收入创历史最好水平,200 5 年突破 亿元,比 2000 年的 亿元增加 倍。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骨干企业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商业公司和街道工商实业公司实现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 55% 。政府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区级行政许可服务中心,清理取消了一批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了发展环境,开展了清费治乱、改善投资环境等系列服务活动。科技、教育、卫生、住房等各项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年累计签订直接利用外资项目 41个,直接利用外资额 5487 万美元,在我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 11个。对外贸易继续拓展,五年累计外贸出口额达 5272 万美元。加强了与全国 60多个地区的经济往来与协作,对内引资取得新成效,五年累计引进内资大项目 70余个,直接利用内资 29亿元。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累计拆除危陋房屋 243 万平方米,新建住宅 500 万平方米,大型公建项目近百万平方米。配合全市新建、改造了 12座桥梁和东南半环快速路、津滨轻轨、地铁二号线等重点工程。完成了月牙河、护仓河、北排污河改造工程和京山铁路沿线综合治理整顿。新建翻修排水管道 公里。 2 新建绿地面积 6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 %。积极推进蓝天、碧水、细胞、安静等环保工程,提前一年实现环境保护总量控制目标。加大了市容环境清整力度,城市面貌不断改观。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创办科技园区 6个,发展民营科技企业 750 家,专利申报 1150 项。获得科技成果 88项,其中 11项获市级以上奖励。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设施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布局调整效果良好。“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取得明显成效,被评为全国“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示范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批社区文化设施相继落成,家庭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艺术节形成特色,荣获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称号。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全国比赛奖牌 153 枚。建立了区域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卫生覆盖率达 95%,夺取了抗击非典疫情的胜利, 初步建立了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继续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被评为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区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社区建设得到发展,荣获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和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荣誉。连续四次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国防教育、人民防空、防震减灾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业和再就业体系进一步健全,“4050 ”下岗失业人员安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安置下岗失业人员 6万人。创建了爱心编织站, 实现了灵活就业。社会保障体制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形成,建立了各种服务内容相配套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