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审计流程工程造价审计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的改革刚刚实施, 原有的定额计价和改革后的工程量清单计价法正处在双轨并行, 逐步过渡阶段, 并贯穿于施工图预算、标底编制和工程决算等各个计价环节之中。造价真实性审计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下,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最大限度地节约审计成本, 根据建设项目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审计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多年从事造价审计的实践, 认为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审计有以下方法可与同行商榷。编辑本段全面审计法是指按照国家或行业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的编制顺序或施工的先后顺序,逐一的对全部项目进行审查的方法。其具体计算方法和审查过程与编制施工图预算基本相同。此方法的优点是全面、细致, 经审计的工程造价差错比较少、质量比较高,缺点是工作量较大。对于工程量比较小、工艺比较简单、造价编制或报价单位技术力量薄弱, 甚至信誉度较低的单位须采用全面审计法。编辑本段标准图审计法是指对于利用标准图纸或通过图纸施工的工程项目, 先集中审计力量编制标准预算或决算造价,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审计的方法。按标准图纸设计或通用图纸施工的工程一般地面以上结构相同, 可集中审计力量细审一份预决算造价,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 对照审计。而对局部不同的部分和设计变更部分作单独审查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时间短、效果好、定案容易; 缺点是只适用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 适用范围小。编辑本段分组计算审计法把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组, 并把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编为一组, 审计计算同一组中某个分项工程量, 利用工程量间具有相同或相似计算基础的关系, 再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这是一种加快工程量审计速度的方法。例如:对一般土建工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1) 地槽挖土、基础砌体、基础垫层、槽坑回填土、运土分为一组。这一分组中,先将挖地槽土方、基础砌体体积(室外地坪以下部分) 、基础垫层计算出来,而槽坑回填土、外运土的体积按下式确定: 回填土量=挖土量-(基础砌体+ 垫层体积) 余土外运量=基础砌体+垫层体积编辑本段如何进行工程造价审计一、对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的审核是工程审计的基础和前提[1]? 进行工程造价审计,首先应仔细研究合同、协议、招投标文件, 确定工程价款的结算方式。合同依据计价方式的不同, 可分为总价合同、单价合同和成本加酬金合同。其中,总价合同又分为固定总价合同和调价总价合同; 单价合同又分为估计工程量单价合同、纯单价合同和单价与包干混合式合同。先确定合同的计价类型, 再仔细研究其中的调价条款, 根据结算调价条款进行工程价款审计。目前,许多工程合同签订后,甲乙双方都会签订补充协议。大多数的补充协议都会对合同的结算调价条款进行补充或更改, 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会进一步让利, 但也有个别工程建设单位会给出增加工程价款的条件, 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 2005 年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可据此分析判断补充条款的有效性。如果只是对合同主条款和招投标文件内容进行补充或做一些次要内容的更改, 应视为有效; 如果对合同主条款或招投标文件进行了较大的更改, 违背了主合同和招投标文件的主要意思表示,应视为阴阳合同,作无效处理。做出无效判断要十分谨慎, 必要时可以向相关法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