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doc

上传人:sssmppp 2020/6/24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医药医疗机构建设路径探索摘要:中医药在预防、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而中医药要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中药店、中医诊所模式、坐堂中医师,并规范界定中医保健与中医治疗市场。关键词:市场界定;中医保健;中医药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3-0289-02卫生服务包括预防、医疗、康复、保健四部分,而中医药在其中的预防(治“未病”的医疗理念)、康复、保健三个环节都有明显的相对优势,有必要推广、加大中医药服务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供给份额。而中医药真正实现为一种卫生服务供给,必须依托于中医药医疗机构。这正如一件商品如要投放到市场提供给消费者而必须依靠相应的厂商来组织生产的道理一样。因此,探索中医药医疗机构的建设机制和路径是促进中医药服务应用的一项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推广符合中医药诊疗特点的诊所模式尤其是在农村,广大农民普遍面临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看病难,源于卫生服务资源供给的可及性问题,各类医院,尤其是能够纳入报销范围的新农合医保定点医院,数量很有限而且距离农民居住地也很远,从而造成了看病难。看病贵源于卫生服务资源经济的可及性问题,医院的经营成本高,迫使诊断、医学检验检查、药物价格高,从而导致了看病贵。中医诊所相对西医院而言,建设成本低,投入的建设资金少,而且人力资本投资更显优势,只要有一名中医医生即可保证一个诊所的正常需求。首先,要拓宽中医诊所的投资主体和投资渠道。尽管中医诊所的投资相对较少,但是对于一名中医而言还是一笔很大的数目和开支,因此仅仅依靠中医医生的私人投资是远远满足不了在农村广大地区普及中医诊所的这一建设目标。必须吸纳国有资本、其他法人资本、金融资本等多投资渠道来投资建设中医诊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管理运营模式在市场经济体系下已有很成熟的成功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运用到中医诊所的经营模式中。其次,要改革医疗机构审批体制,建立医疗机构准入体制。审批制度尽管看上去通过抬高了医疗服务市场的进入门槛而使其更加规范,但由于其垄断性而造成由于***、权力寻租产生的低效,再者审批制度的出发点是“合规”性,并没有考虑到各个地方居民的现实需求和需求的差异性。中医诊所建设的位置、规模、数量都应由其投资主体来决定,投资者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量必然会贴近当地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出发,否则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或者背负经济损失。政府无须再对诊所的建设细节做审批,只须做好诊所建设前的资格审查(包括出资额、医师资质等等)和建设运营后的执法监督(监督服务质量、药物质量等等)。总之,政府在中医诊所市场中要扮演好“守夜人”的角色,既不缺位又不越位。这一方面有利于中医诊所数量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诊所之间的竞争和诊所与其他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从而提高卫生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整个卫生服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再次,将部分中医诊所纳入到定点医保覆盖范围中,并且这部分诊所每年都要动态调整,依据卫生行政部门的执法监督、审查结果而变动。只有经营规范,通过政府监督、审查、考核的诊所才可纳入到定点医保范围。这一方面为患者扩大了医疗服务的自由选择权,否则广大患者只能身不由己地选择能够报销医疗费用的政府指定的定点参保医疗机构。另一方面,通过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