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 第二课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设计者:单位:时间: ?喻华斌 da zi ran de yu yan ?丁集学校 da zi ran de yu yan ? da zi ran de yu yan 标 1、梳理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2、品味说明语言,掌握说明方法。测?【任务】:1、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听写课后词语。?【流程】:1、一人报词语,其他人在听写作业本上写; 2 、交换检查,评价纠正,总结归纳。?【评价】:对活动组织最好,准确书写率最高给予表扬。示一( 2+3+3 ) 【任务】 ?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流程】独学—讨论—展示【评价】为回答正确的学生点赞 5 1 .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课文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交流点拨】 导学提示二( 5+4+6 ) 我能被谁拿走呢【任务】1、本文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有哪些因素, 用 了几种顺序?最主要的是哪一种?说明理由。 2、阅读 6-10 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 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流程】自读勾画批注—交流评价补充—总结归纳推荐。【评价】从最先完成的三个小组中推荐主持人,其他小组评 价和补充。评选最优主持人和品读评价最优小组。 调整。这四个因素是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的。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 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是从空间到时间的逻辑顺序。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井然,条理清晰,易于接受。【交流点拨】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能否调整(或互换)?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示三( 4+3+3 ) 【任务】1、精读课文 1—2自然段,是从说明的语言角 度来品味其特点; 2、自选7 — 10处语段从说明的方法角度判断 说明方法。【流程】自主阅读勾画批注——小组互动评价补充—— 归纳总结推荐; 【评价】从最先完成的三个小组中产生主持人,其他小 组评价补充。我属于完成最佳小组、精读课文 1—— 2自然段,是从说明的语言角度来品味其特点。(学生各抒己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阅读感受,言之有理即可,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课文开头一句“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春天到了,很形象,为下文的描写奠定了基调。不过我觉得有一点突兀,来得太匆促。其实,只要细细推敲“苏醒”一词,就会心中有底。下文“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燕子翩然归来……布谷鸟也来了”这些自然现象展现了“苏醒”的内涵,给人带来一片扑面而来的春色。【交流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