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综合素质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①国家政策保障②推进新课程改革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①发挥教师的作用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②沉重的课业负担第二节学生观1、“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①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②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③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4、“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①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②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③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①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②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5、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主要体现在:身心发展、主体性发展和具体教育内容发展三个方面。6、全面发展学生观的基本要求(1)身心发展:中学生生理健康要求得以实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求得到充分满足(2)主体性发展:建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培养起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自觉发展、主动发展的意识(3)中学生社会文化素质:涉及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几大方面的内容①在德育方面,要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所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民主与法律素质等②在智育方面,要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③在体育方面,要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④在美育方面,要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⑤在劳动与技术教育方面,要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7、教育公正与中学生的共同发展①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入学机会均等和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②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性别、民族、地域、家庭背景、身心发展水平)8①分阶段教育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分阶段教育同因材施教的根本区别在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