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社区群众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现状与思考【摘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既是对群众路线工作的高度重视,又是对这一“法宝”的坚持与深化。笔者在从事城市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社区群众自发组成社区组织,积极参与城市管理,他们在润滑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协调解决复杂交错的社会问题、促进城市“四化”(美化、亮化、序化、洁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现阶段社区组织参与城市管理还需要进一步予以培育和发展。本文即以此为例,对新形势下推进社区组织参与城市管理进行探索与思考。【关键词】社区;组织;城市管理一、现状特征近期以来,笔者对杭州市社区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案卷调查,并从中得出一些共性特征:(-)年龄结构:趋向老化。社区组织成员老龄化比较普遍,以退休年龄居多,中老年人所占比重高,除部分兼职义工外,年轻人微乎其微。(-)身份特点:精英缺失。现阶段我国公民参与城市管理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明显不高。甚至出现反常现象:越是社区平民,积极性越高;越是社会精英,尤其是高学历、高收入、高知名度者,越是很少参与。(三)生命周期:相对短促。很多社区组织从组建到他们完成“使命”,结局往往都是选择了无声无息的离散。宛如昙花一现,其生命周期之短,笔者为他们深感惋惜。二、 原因分析社区组织参与城市管理目前所处的现状,也是其当下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为:(-)政府扶持不够全-面。我国社区组织在运作过程中需要基本经费作保障,而实际上他们最大的困境就是资源短缺,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服务设施、经济资源缺少支持。社区组织难以享受到政府的财政补贴。自身机制不够健全。我国社区组织往往是凭借热心肠、懂专业、能带头的优势,“”自发参与城市管理活动。但是,大部分都是非正式组织,没有正式的组织名称,没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缺乏规范的制度建设、健全的监督机制、严肃的问责制度、正确的评估制度等。对外宣传不够深入。社区组织多是单一组织,没有一定的组织网络,相互关系松散,也没有建立相互沟通合作平台和宣传网络,不利于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也不利于实现取长补短达到优势互补。三、 改进路径针对社区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已经从政策倾斜、立法保障、财政支持、改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本文仅从城市管理的角度提出以下微见:(-)加强政府扶持。1、分类指导做到有序推进。城市管理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对发展公民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区组织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培育,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尤其是要注重分领域、分层次进行。因此,可以把培育、发展社区组织参与城市管理作为优先领域,根据管理的对象,建立相应的组织,做好分类指导。2、项目带动建立常态组织。为促进社区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从涉及公众利益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公共事务入手,每年设定民生改善项目,安排资金计划,通过成立或设立“民间城管委”、“民情观察员”等方式,吸引公众知政、参政、议政,既保障社区组织获得财政支持,又确保其常态化,通过实实在在的项目带动一批社区组织长期关心、参与、支持城市管理工作。3、搭建平台畅通信息渠道。构建畅通、有序、多元、正常、规范的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