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文档名称: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pdf

格式:pdf   页数:5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pdf

上传人:1322891254 2016/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吡非尼酮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吡非尼***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硕士研究生杜磊专业内科学(传染病) 导师王昌源中文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肝纤维化(耶)是继发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特别是胶原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许多慢性肝脏疾病都会发生HF。如果HF得不到有效控制, 将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部分病例会演变为肝癌。近年来一些研究显示,HF是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唯一具有可逆性的中间环节,通过正确合理的治疗,HF可以减轻,甚至痊愈。但是,目前临床上仍缺乏公认有理想效果的抗肝纤维化药物。因此,HF的防治研究在今后一定时期内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吡非尼***(pirfenidone,PFD)是20世纪70年代合成的小分子化合物。最初研究发现PFD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它对于组织的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越来越多的实验结果证实了PFD在抗纤维化方面的显著疗效。特别是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方面,发现PFD比其他一些常用药物的临床疗效更好,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PFD抗纤维化作用的机制尚处于研究之中,但已有研究证明 PFD是一种有效的细胞因子抑制剂,能够通过参与调节某些因子,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物学活性,导致细胞增殖受抑,基质胶原合成减少。目前发现PFD作用的靶因子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其他炎症因子等。国外对PFD的研发比较早。1994年美国就有入申请了PFD的抗纤维化作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专利。PFD的出现可能是纤维化防治的新开端,具有新药开发的良好前景。但我国目前对PFD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的研究开发尚属空白。本课题旨在研究PFD 在二***亚硝***(dimethylnitrosamine,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中的抑制作用,为临床抗肝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途径。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干预组。干预组及模型组均腹腔内注射1%DMN(10mg/kg·d,3次/周,共4周)用作HF造模; 正常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干预组同时给予PFD灌胃(500mg/kg,1次/日, 共四周);模型组及正常组则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末麻醉大鼠,取心脏血, 称量肝、脾湿重并收取肝组织;苏木精一伊红染色(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HF的形成;随机抽取样本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肝星状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 1;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指标。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P.<),肝、脾指数均明显增加泸<);干预组大鼠体重、肝湿重及肝指数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脾指数明显增加(尸<)。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大鼠体重明显增加,肝、脾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②组织病理学观察,HE染色及Masson 染色示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正常,肝细胞无变性坏死。模型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明显破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假小叶形成,汇管区炎性浸润明显。干预组大鼠肝小叶结构轻度紊乱,汇管区仅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无明显假小叶形成。干预组肝内炎症活动度分级及纤维化程度分期较模型组明显改善(尸J<)。③透射电镜显示干预组大鼠肝细胞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器结构尚清晰完整与正常组相似,肝窦及Disse腔内胶原纤维沉积明显减少。④干预组大鼠血清肝纤维化四项指标(HA -、LN -、PCHI :Ⅳ.C -)高于正常组(尸均<):但与模型组(分别为HA 、LN 、、Ⅳ.C -)相比干预组血清肝纤维化四项均明显降低(尸<,尸<,P>,P<)。⑤肝功能指标:干预组血清ALT、AST和TBIL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均<),干预组血清ALB和正常组比较无差异(P=),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明显(尸<)。⑥ 1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尸<)。结论: 1、PFD可显著降低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LN及Ⅳ.C水平,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分期; 2、PFD能够降低转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