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pdf

格式:pdf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pdf

上传人:实用文库 2016/3/22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pdf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0年 6月第 3期城市勘测 Urban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Surveying 文章编号:1672-8262 (2010 )03-5-05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信息化的制度建设和技术创新宋小冬 13,牛强 1,2,童拥军 3,时剑青 4 3 收稿日期:2010— 02— 08 作者简介:宋小冬(1954—),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的应用研究,城市规划技术方法研究。(11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现代技术实验室,上海 200092; 21武汉大学城市规划系,湖北武汉 430072; 31苏州联讯图创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江苏苏州 215021; 41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地理信息处,江苏苏州 215005 ) 摘要: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堪称国内一流,其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该园区信息化进程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包括:业务流程和基础数据、信息管理的技术平台、网络体系结构、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数据精简和跨部门共享、资金的合理实用、系统建设策略等等。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信息化;制度创新;技术路线 1苏州工业园区简介苏州工业园区由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开发,1994年启动,到 2006年底,短短 12年多,建成区从原来 5个面积很小、相对独立的小镇迅速扩张到 971 4km 2,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区和适宜居住的新城,实际引进外资累计 27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 118亿美元,电子工业为主导产业,年度 GDP从 1994年的 11 亿元增加到 2006年的 680亿元[注],常住人口从 17万增加到 30万,流动人口达到 21万。凭借适度超前的城市规划、高标准的市政设施,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成了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工业区,下一阶段,准备从单纯工业区向工业———商务区方向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发展速度堪称国内第一,局部超过了深圳、浦东,在快速发展中,建设管理井然有序,没有“城中村”、没有成片违章建筑,市政管线极少重复建设,道路也极少反复开挖。我们认为,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方面似乎达到了理想化的程度: (1 )土地出让的范围、边界、规划设计要求均由规划人员提供数据文件、坐标。(2 )从土地出让到建设工程许可,每个阶段的办案周期一般为 3天~ 7天。正常情况下,办案人员不需现场踏勘。(3 )地籍界址点由规划经办人确定,测绘部门根据规划部门提供的地块边界线实地放样,地籍测量自然消失。(4 )修建性详细规划、基地建设总平面设计以数据文件报送规划部门时,地形图可有可无。(5 )工程管线施工图审批资料、基地建设项目审批资料和竣工验收测量相结合。由于建筑工程、房产登记、市政工程均有竣工测量资料,地下管线不需要普查,地形图也可长期不做成片修测。园区测绘中心可以保证建筑物、地下管线施工坐标的准确性。(6 )房地产开发审批、建设工程许可审批、土地登记审批、房产登记审批均和园区测绘中心容积率计算、面积预算、竣工测量、房产登记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