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文档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格式:doc   页数:4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3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四(上)第 1~2 页例 1 、例 2和“试一试”, 第3页“练一练”,第5 页练****一第 1~3题。共几课时 3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1 教学目标 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 初步认识容量的含义, 认识容量单位升, 初步形成 1升的容量观念。 2. 学生在认识容量及其计量单位“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观察、比较、估计的能力,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 学生在操作和实验等学****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过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 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难点: 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教学资源学情分析: 由于容量单位“升”在日常生活中已有广泛的运用,学生已比较多地接触过“升”,对“容量”也已有所耳闻,所以,学生具有学****这部分内容的基础。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包括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这是学生学****过长度、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后,认识的又一类量及计量单位。教学准备: 水壶 2 个、茶杯若干、 1 升的量杯、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等。学程设计导航策略修改调整一、揭示课题, 明确目标( 预设 3分钟) 1 .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 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 2 .明确学****内容。二、目标驱动, 自主学****预设 17 分钟) 1 .进一步探究容量。自主学****导学单 1: (时间: 8 分钟) (1) 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2) 想想看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 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 (3 )思考怎样量出水壶的容量,再按自己的想法量一量。→说明: 哪一个杯子盛水多, 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 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 容量) 2.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量。→提问: 你发现哪个水壶的容量大, 哪个水壶的容量小?你是怎样想的? 演示:把其中一个水壶装满水,倒入另一个水壶。说明:容器的容量是有大小的。理解:为了准确测量和计量容量的多少,要使用统一的容量单位。 2 .认识容量的单位“升”自主学****导学单 2: (时间: 6 分钟) (1 )观察图片,说一说这些容器里盛的分别是什么, 各有多少, 都是用什么作单位, 用什么符号来表示。(2) 你还在哪里见过“升”, 举出一些例子。组内交流。(3 )思考 1 升有多少。出示 1 升的量杯让学生观察, 并说明相应刻度表示的含义。出示: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并测量。演示: 在量杯里装 1 升水, 再把水全部倒入棱长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 3 .完成“试一试” 1. 将量杯里的 1 升水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大约能倒满几个纸杯?先估计,再倒一倒。 2. 指明演示把 1 升水倒入纸杯的过程,并说说上面的估计是否合理。三、分层练****巩固内化(预设 10 分钟) 学生先独立完成课堂练****单 1. 基础练****练一练”第2 题。“练****一”第2 题。 2. 比较练****练一练”第1 题。借助教材中的图指导学生先弄清图→指出: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升可以可以用字母“L”表示。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指出: 从里面量, 每条边长度都是 1 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 1 升。→出示盛有 1 升水的量杯和一个空的纸杯,从量杯里倒出一杯水,让学生看看倒出一杯水后,量杯里的水少了多少,再估计。→指名回答。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熟悉的例子,说一说它们的容量。→先让学生说说呈现的各是什么容器,再估计哪些容器的容量比 1升大。→练一练的图表示在左边杯子里盛满水,分别倒入另外两个杯子里, 中间的杯子没有倒满,右边的杯子意,再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练****一第 1 题。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练****一第 3 题。 3. 创编练****出示一些常见物品, 让同学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四、课作。(预设 10 分钟) 完成《补充****题》第 1 页第 1、2、3 题。提高题: 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 20 分钟会流失 1 升水。一小时浪费多少水?一天呢? 五、家作。 1. 《课课练》第 1 页第一、二题。倒满了, 说明中间杯子的容量最大, 右边杯子的容量最小。→练****一的图表示把第一杯水先倒入第二杯,结果第一杯里还剩下一些,再把第二杯水倒入第三杯,结果第三杯正好倒满,说明第一杯的容量比较大,第二、三杯的容量相等。→学生独立判段并说明理由→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段。→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错误的同学订正,全对的同学做“提高题”。【教后反思】认识毫升教学内容四(上)第3~4 页例 3、例4、“试一试”、“练一练”第1~3 题;练****一第 4~6 题。共几课时 3 课型新授第几课时 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 1 毫升的容量观念。 2 .掌握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