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苏州园林与中国传统文化-参观苏州园林体会摘要: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独树一帜。随着封建经济文化不断南移,它的发展进入高峰,苏州园林很巧妙的把有限空间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以小巧取胜,代表了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建筑艺术前言:苏州是历史文化古城,地处长江下游的太湖之滨,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十分优越。这里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萃,尤其在园艺、建筑、工艺美术和绘画方面,水平高超,名家辈出,苏州古典园林在这种氛围中产生,由于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中国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正文:由于APEC会议期间学校放假,我趁着休息时间来到了无锡苏州一带,游览了苏州园林博物馆,对苏州园林有了一定的了解,感受到了苏州的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在苏州的两天里一直对它有好感。苏州一直以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在上小学时,课本里就有苏州园林这篇课文,这是我最早接触苏州园林,这对苏州园林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苏州园林中游走中才能真正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对苏州园林有着深刻的影响。一:苏州园林造园时间与造园者身份苏州古典园林始于春秋,成熟于宋代。这时造园艺术和技术基本上都达到了最高水平,当是修建苏州园林主要是供一些文人墨客或是官场不顺的士大夫回到苏州后,寄情山水或为自己找到一个心灵归属之地,从而远离外界的喧嚣和凡俗的尘世,因此才有有了这样优美典雅的古典之作——苏州园林。二:园林布局例如:拙政园的中部为其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亭台楼阁临水建造,有江南水乡的特色。池水面积占全园的面积的一半以上,临水布置了形体不一、高低错落的建筑,主次分明。总的格局仍保持明代园林浑厚、质朴、疏朗的艺术风格。以荷香喻人品的“远香堂”为中部拙政园主景区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水清澈广阔,遍植荷花,山岛上林荫匝地,水岸藤萝粉披,两山溪谷间架有小桥,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远香堂之西的“倚玉轩”与其西船舫形的“香洲”遥遥相对,两者与其北面的“荷风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势,都可随势赏荷。倚玉轩之西有一曲水湾深入南部居宅,这里有三间水阁“小沧浪”,它以北面的廊桥“小飞虹”分隔空间,构成一个幽静的水院,在参观过程中注意到许多假山,他们有自然之趣,让人忘却其为假山。池沼则“大多引用活水”,是因为活水才有生趣。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匠心独具,两座以上的桥梁,决不雷同,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讲究自然之趣。细处也不放过,还布置几块石头或种上花草。这些安排使人工产出的苏州园林婉若天成,仿佛是自然制作。三:苏州园林的诗情画意苏州园林的诗意,首先在于苏州园林的主人丰厚的文化积淀,在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苏州的经济迅猛发展,这奠定了苏州雄厚的物质基础,人们安居乐业,两宋以来,苏州地区文化繁荣,苏州园林空前发展。苏州园林可供游览,居住,观赏,有诸多功能,在周日参观时拙政园时,慕名前来的游客众多,可见苏州园林`的观赏性很强,在游览过程中,道路曲折,要经过各式各样的门户,经过不同的游廊,经过栽种花草的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