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去括号法则.doc

格式:doc   大小:24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去括号法则.doc

上传人:dyx110 2020/6/27 文件大小: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去括号法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去括号法则”教学初探   摘要:“去括号法则”是初中数学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第一,“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第二,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效率;第三,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第四,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关键词:去括号法则分配律试验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各种版本的初中数学教材[1]-[6]上都有“去括号法则”一节的教学内容。而学生在学****去括号法则”时经常会出现不能正确使用法则解题的错误,虽然通过教师多次纠正但仍不能彻底矫正。“能不能用其它去括号的方法来代替这一法则呢?”笔者(本文的第一作者)在一次听课时萌发了这一思考。   那是2003年10月的一天,笔者到一个学校调研听课,内容为“去括号法则”。(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教师讲完法则后出了一组练****题。坐在笔者旁边有三个学生在做练****去括号-8(3a-2ab+4)”。他们分别出现了以下解题过程:   生1:-8(3a-2ab+4)=-3a+2ab-4;生2:-8(3a-2ab+4)=-83a+2ab-4;   生3:-8(3a-2ab+4)=——(24a-16ab+32)=-24a+16ab-,而生3才正确。课后笔者问生1和生2,“你们为什要这样解?”,“你们解法的依据是什么?”他俩都说“我们是用去括号法则来解。根据去括号法则,括号前面是负号,应将括号和它前面的符号去掉,括号里面的各项改变符号即可”。生3说“去括号法则是在括号前只有负号时才能用,这里出现了-8,要用法则必须先变为括号前只有负号才行”。看来他们都是记住了法则的,但理解的深度不同。生1和生2只是表面上记住了法则而机械地套用,生3是真正理解了法则且正确地运用了法则解题,结果也正确,但解题长度增加了。而这触发了笔者的如下思考:由于去括号法则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分配律,能否不讲去括号法则,而只用乘法分配律直接去括号呢?如果这一想法成立,则既可以避免学生的上述错误,又可缩短解题长度,节约了学生的学****时间和减少了教材的篇幅。因此,它既对学生的学****有利而且对中数学教材的建设也很有价值。   后来在一次全国性的新课程试验研讨会上,本文第一作者跟南京师大马复教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主编)谈了我们的想法,马复教授很感兴趣。他建议我们进行实验,并要求将实验结果研究写成书面材料给他。于是我们于2004年在我区两个农村学校进行了这一问题的教学实验研究。   2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成都市黎明中学2007级七年级2、4两个实验班各48人,共96名学生(实验教师为本文第二作者)和成都市柏合中学初2007级七年级1、2、3三个班共140名学生。      我们采用的是对比实验研究和调查研究。整个研究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对比实验研究;第二阶段为调查研究。   在对比实验研究阶段,我们在黎明中学两个班分别采用“用去括号法则”去括号和“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教学实验。前者我们称之为“对比班”,后者称之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