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毛毛毛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分类(大卫·豪DavidHowe)1、为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forsocialwork)2、社会工作的理论(theoryofsocialwork)一、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自我:平衡本我与超我本我:与生俱来的、与潜意识相呼应超我:在道德规范下的我,由自我发展而来,良心和自我理想的综合潜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中很容易变为意识的部分。意识: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觉察的想法与感受。2、新精神分析——艾里克森的人类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发展阶段主要冲突与任务形成的美德婴儿期(0~2岁)基本信任还是基本不信任希望重要的联系:照护者任务:对周围世界的信任超越不信任幼儿期(1~3岁)自主还是羞怯与疑虑意志力重要的联系:父母任务:在怀疑和羞怯中发展独立性儿童早期(游戏期)(3~6岁)主动还是内疚目的重要的联系:家庭任务:不断尝试新的事物,克服内疚,建立自信心儿童中期(学龄初期)(6~12岁)勤奋还是自卑能力重要的联系:学校和同伴任务:学习重要的知识、技能和生存技巧,勤奋感超过自卑感青少年期(少年期)(12~20岁)同一性还是角色混乱忠贞重要的联系:朋辈群体,角色模式任务:发展自我同一性成年早期(青年期)(20~40岁)亲密还是孤独爱重要的联系:爱人、伴侣或亲密朋友任务:对他人作出承诺,建立亲密联系,而非与社会疏离,专注自我成年中期(中年期)(40~65岁)繁殖还是停滞关怀重要的联系:家族、同事、社会规范任务:培养和指导下一代,生产与创造成年晚(老年)期自我整合还是绝望智慧重要的联系:所有人类任务:回顾一生,坦然面对死亡,而非失望、沮丧,对死亡充满恐惧2、艾里克森的新精神分析——主要观点强调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强调家庭环境和童年经验对人格发展的重大作用。重视自我的整合和调节作用,对精神神经病的治疗持乐观态度。二、行为主义1、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或S-R理论)主要观点:认为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结合。所有行为反应都与环境刺激密切相联,为环境刺激所决定。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或控制行为的目的。在研究方法上,主张抛弃内省法而采用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等客观心理学方法。华生否认行为的遗传和本能的作用,提出“环境决定论”与“教育万能论”。他把情绪定义为一种遗传的类型反应,包括愤怒、恐惧和亲爱三种原始情绪,其他各种情绪都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条件作用逐渐形成的,条件作用是情绪复杂和发展的机制。认为思维是一种内隐的、无声的、供个人之用的语言习惯,由外显的语言习惯,即言语逐渐演变而来。人类除语言形式的思维外,还有非语言形式的思维(如聋哑人的思维)。2、斯金纳的操作(新)行为主义主要观点:通过操作诱因来改变行为→强化与惩罚增加正强化物:正强化减少负强化物:负强化增加负强化物:正惩罚减少正强化物:负惩罚三、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当事人为中心新型的专业关系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关于行为观察学习:个体在观察到他人的行为被强化或被惩罚后会做出类似的行为。四个环节:注意过程、将示范行为以符号的形式表象化、将符号转换成适当的行为。——人是在观察的结果和自己形成的结果的支配下,引导自己的行为。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行为,特别是人的复杂行为主要是后天习得的,行为的习得既受遗传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又受后天经验环境的影响。行为习得有两种不同的过程,“通过反应的结果所进行的学习”,“通过示范所进行的学习”(观察示范者的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