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猪病综合防控技术当前我国养猪业因管理粗放,设施陈旧,导致疫病频发,并严重影响了环境卫生和畜产品质量安全,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近几年,高致病性猪篮耳病、猪链球菌病、瘦肉精等重大事件频繁发生,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损失,这些都与疫病防治措施不到位和饲养方式落后有着很大的联系。为了养好猪,使猪少生病,必须从猪场的选址、猪舍设计建造、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把关,科学饲养。 1、猪舍设计及配套设施安装(1)猪场选址。猪场地址必须地势高燥,通风良好,远离居民区和交通干线,附近没有污染源、其他养殖场、畜禽交易市场等。(2)猪舍设计。猪舍坐北朝南,通风良好,光照充足。育肥猪舍一般采用双列式, 8-10 米宽, 30米长,中间是工作走道,粪沟在两边。每3 米多一隔栏,整栋猪舍分成 18个小栏。檐高 米,屋顶吊天花隔热保温。种猪舍根据生产规模合理设计。(3)配套设施安装。安装自动饮水器,保证充足的饮水和饮水卫生; 每栋猪舍安装纵向通风设施,猪栏上方安装淋水设施,有条件的还要加装湿帘,有利夏季降温。种猪舍安装限位栏、产子床、保育床等,配套红外线灯等仔猪保暖设施。 2、规范化饲养管理(1)严把引种关,避免引种带入疫病。据调查,我市猪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引种带入的,为减少外来病毒的感染,提倡“自繁自养”。如确实需要引种的,应从规范化猪场引进,并要求提供抗体监测报告。引进后要隔离饲养,在观察 20天,确定健康后方可进圈饲养。(2)严把原料质量关。关键的是霉变、劣质原料一律不能使用,原料的营养成分、水分含量要符合标准要求。(3)严把饮水关。猪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可有效地防止饮水受到二次污染。提供充足的卫生水源,输水管道定期进行清洗消毒。(4)严把消毒关。猪舍内外平时每周消毒一次,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二次,消毒药水应经常更换。猪场入口设置消毒池,消毒药每天更换。 3、健全的防疫措施(1)制定合理的免疫方案,规范免疫操作规程。安徽省对育肥猪免疫推荐方案如下: 1日龄猪瘟弱毒疫苗,建议使用脾淋苗,在猪未吃初乳前注射; 7日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注]; 20日龄猪瘟弱毒疫苗; 21日龄猪喘气病灭活疫苗[注]; 23- 25日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灭活疫苗[注],链球菌Ⅱ型灭活疫苗[注]; 28- 35日龄口蹄疫灭活疫苗,猪丹毒疫苗、猪肺疫疫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仔猪副伤寒弱毒疫苗[注],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注]; 55日龄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疫苗[注]; 60日龄口蹄疫灭活疫苗,猪瘟弱毒疫苗; 70日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注]。种母猪还要增加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乙型脑炎流行或受威胁地区,每年 3-5 月份(蚊虫出现前 1-2月),使用乙型脑炎疫苗间隔一个月免疫两次。[注]:根据本地疫病流行情况可选择进行免疫。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疫苗的保存要按规定冷冻或冷藏,疫苗用完后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同时要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防疫前后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2)开展免疫抗体监测,确保免疫效果。大部分养殖户认为,已经做过免疫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免疫效果如何还是个未知数,因此进行免疫抗体监测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在进行猪瘟、高致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