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民间艺术之民间陶瓷陶瓷的发明标志着人类社会从原始的守猎、野蛮状态走向文明和定居的生活;陶瓷的发展史,是人类进化的文明史,它影响着整个人类科学、文化艺术的进程。陶瓷的发展,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伴随着人类审美水准的提高;科技中有艺术、艺术中有科技。陶瓷的产生,首先考虑的是满足人类自身实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在实用的基础上,通过造型和装饰又寄托着原始的朴素美,继而脱离实用功能,从纯精神的情感的需要为出发点,另僻一条纯艺术的道路。陶艺发展的开初,本属民间艺术,它根植民间的土壤,来自民间,用于民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有着壮观的发展和规模,中国陶瓷曾征服了海内外的人心、民心,震憾了海内外的帝王将相。.(东汉中晚期以前)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时期釉色均匀干净,表面光滑的成熟青瓷烧制成功。这一时期的瓷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文化的影响。堆塑瓷是盛行于三国西晋时期的瓷器,早期堆塑罐的装饰题材主要由人物、动物、建筑三大类组成。.三.“南青北白”阶段(隋、唐、五代时期)     北方的制瓷业迎头赶上,特别是白瓷的制造水平已与南方的青瓷并驾齐驱,打破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青瓷一枝独秀的局面,形成了以“南青北白”为主的制瓷局面。.四.“名窑林立”阶段(宋、辽、金时期)     中国古代制瓷业到了宋代又进入了一个更为兴盛的阶段:窑址遍布全国各地,已经没有所谓的烧造中心,全国出现了八大窑系(长江流域的龙泉窑系、建窑系、青白瓷窑系、越窑系,黄河流域的耀州窑系、磁州窑系、定窑系、钧窑系)、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元、明、清时期)     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巨大的转折:釉色品种从宋代的百花齐放发展到以彩绘瓷为主。宋代“名窑林立”、“百花齐放”的制瓷局面逐渐消失,全国的制瓷中心移至了中国的瓷都——景德镇。.陶瓷图案的分类1、动物类题材动物类题材有神兽类龙、凤、麒麟等;瑞兽类狮、虎、马、鹿等;禽鸟及其他类鸳鸯、鹤、鸭及水族各式游鱼等。2、人物题材人物题材有宗教的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戏曲文学名著、儿童题材、反映农家生活的题材。3、植物类题材常见的有牡丹、荷花、梅花、桂花、兰花、松、竹、芭蕉等。4、山水纹样题材有高山巨石、小桥流水、秋山、寒林。亭阁民舍等。5、文字吉祥纹样题材文字有双喜纹、福字纹、寿字纹、梵文纹等;吉祥纹样有八吉纹、八宝纹、如意纹、祥云纹等。.。龙的传说很多,记载的文献也多,但将龙和帝王联系起来的是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说:“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蚊龙于其上,而已有身,遂产高祖。”凤凰在刘安《淮南子》一书中开始被称为祥瑞之鸟,雄曰凤,雌曰凰。龙凤都是人们心中的祥兽瑞鸟,哪里出现龙,哪里便有凤来仪,象征着天下太平,五谷丰登。。《通雅》中有“龙珠在颌”的说法。龙珠被认为是一种宝珠,可避水火。有二龙戏珠,也有群龙戏珠和云龙捧寿,都是表示吉祥安泰和祝颂平安与长寿之意。,水中有一鲤鱼。或一龙首鲤身;或一鲤鱼翻跃于龙门之上。古代有鲤鱼跃龙门的传说,凡是鲤鱼能跳过龙门的,就可变化成龙,不能跳过龙门的,点额而归,故黄河之鲤鱼多有红色在额头,都是未跳过龙门之鱼。鱼跃龙门表示青云得路,变化飞腾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