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生物·欧阳主星 1 Ⅱ课本实验 A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学会使用显微镜【比较归纳】一、光学显微镜的结构 1 、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 、反光镜(平面镜和凹面镜) 2 、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 、镜头转换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 →对光→置片→调焦→观察→收镜 1 、安放。显微镜放置在桌前略偏左,装好物镜和目镜 2 、对光。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 转动转换器, 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选取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 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 直至视野光亮均匀适度。调节视野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 光线过强, 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线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3 、低倍镜观察: 侧面观察降镜筒→左眼观察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晰(1) 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 用压片夹压住, 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2) 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缓缓下降, 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3) 左眼看目镜内, 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 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到物像为止, 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 、高倍镜观察: 移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1 )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至视野中央。(2 )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3 )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4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注:换高倍物镜时只能移动转换器,换镜后,只准调节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5 、完毕工作。使用完毕后,取下装片,转动镜头转换器,逆时针旋出物镜,旋进镜头盒;取出目镜,插进镜头盒,盖上。把显微镜放正。三、显微镜操作细节说明 1、呈像原理:倒立放大的虚像 2、放大倍数=目镜× 物镜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物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目镜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目镜无旋转螺丝, 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视野大小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视野:镜下指一次所能观察到的被检标本的范围)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工作距离越长;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工作距离越短。 5 、视野中物像移动与标本移动的关系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前方如要移到中央, 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前方移动。也就是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或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 、镜像亮度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它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即在光源一定的情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高三生物·欧阳主星 2 况下, 放大倍数越大, 视野越暗。在用高倍镜或物镜观察标本时, 根椐实际情况可使凹面反光镜、大光圈来增强光源,以改善视野亮度而使物像明亮清晰。 7、显微镜使用时的异常现象与原因⑴有气泡:制作装片不规范;材料厚薄不均匀;水太少⑵同一视野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不清晰:材料厚薄不均匀⑶视野太亮:光线太强;光圈太小;反射太强 8 、污点判断: ⑴污点随载玻片的移动而移动,则位于载玻片上; ⑵污点不随载玻片移动,换目镜后消失,则位于目镜;换物镜后消失,则位于物镜; ⑶污点位于反光镜上,则不能在视野中看见,只能显示视野的明暗程度。【当堂训练】 1 、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 ) ①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低倍镜的正下方②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 处③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④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⑤用左眼注视目镜, 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 直到看见物像; 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⑥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⑦转动细调节器,直到物像清晰⑧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 A. ①③②④⑤⑦⑧⑥ B. ③④①②⑤⑧⑥⑦ C. ④③①⑦②⑥⑤⑧ D. ①②③④⑦⑥⑤⑧ 2、生物学实验中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显微镜视野中能清晰看到细胞壁,但看不清楚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为便于判明,此时应() A .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 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 .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 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3、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发现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然后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存在。则异物可能在() A .反光镜上 B .物镜上 C .目镜上 D .装片上 4、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 第一次使用的是 5× 目镜、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