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喝茶周作人二、作家资料 1. 生平周作人传略周作人,原名櫆寿,字星杓,一八八五年(清光绪十年)一月十六日(阴历甲申十二月初一日)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的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里。祖父周福清( 字介孚) 一支还有四、五十亩水田。父亲周凤仪( 字伯宜), 乡试未中, 在家闲居。母亲鲁瑞,靠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周作人幼年时期, 家道日趋衰落。九岁时, 祖父因科举作弊案入狱, 他曾随母亲、大哥去皇甫庄外婆家避难。十一岁,开始在“三味书屋”读书。十二岁父亲病逝。次年( 189 7 年)去杭州陪侍在监狱的祖父。在杭州读完了在书房里没有读完的《诗经》及《书经》,开始学做八股文和试帖诗。一八九八年七月返绍兴。十二月与鲁迅同去参加科举考试, 后又曾去应试,均未考中。一九〇一年四月祖父获释出狱。九月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充额外生, 改名作人。次年一月转为水师学堂管轮班正式学生。一九〇四年七月祖父病逝。九月下旬, 应堂叔祖周椒生的劝说到绍兴附近的东湖通艺学堂教英文, 不满两个月, 因未被续聘, 又回江南水师学堂读书。在江南水师学堂期间, 周作人开始接受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 初步培养了对文学的兴趣。一九〇四年末至一九〇五年初翻译了《天方夜谭》中的《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强盗》的故事,改名为《侠女奴》,在《女子世界》上连载。不久,又翻译了美国亚伦· 坡著的侦探小说《山羊图》, 后易名为《玉虫缘》, 由小说林活版社印为单行本。同时还创作了短篇小说《好花枝》、《女猎人》及一些旧体诗等。这是他创作、翻译生涯的起始。在这期间, 周作人在已赴日本留学的大哥鲁迅的关怀和影响下, 十分向往赴日本留学, 并曾多方活动。一九〇五年末,他考取了出国留学生。一九〇六年秋被派赴日本学习建筑。初入法政大学预科。一九〇八年秋, 改入立教大学, 并开始学习古希腊文。在日本期间, 他曾协助鲁迅、许寿裳等人筹办文艺杂志《新生》(后未出版) ,提倡文艺运动并翻译了一些被压迫民族的作品,如: 匈牙利作家育珂摩耳著的中篇小说《匈奴奇士录》、《黄蔷薇》, 波兰显克微支的中篇小说《炭画》,与鲁迅合译的英国哈葛德与安特路朗合著的小说《世界欲》(易名为《红星佚史》),俄国阿历克赛· 托尔斯泰所著的历史小说《银公爵》(易名为《劲草》) ,以及《域外小说集》第一、二集等。他和鲁迅同为最早在中国介绍和翻译欧洲新文艺的人。与此同时, 周作人还曾在东京发行的《天义报》、《民报》、《河南》等杂志及家乡的《绍兴公报》上发表著译多篇。一九〇九年七、八月间与羽太信子结婚。在日本时期, 周作人更多地接受了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影响并初步形成了以资产阶级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他一生发展道路和思想演变的基础。一九一一年秋, 周作人结束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 返回绍兴。适值辛亥革命爆发, 他躲在家里闲住了几个月。次年二月, 由朱逷先介绍到浙江省军政府教育司任科长, 后改任省视学。半年后因病辞职。一九一三年三月被推选为绍兴县教育会会长。四月起任浙江省立第五中学英语教员。九月起又在成章女校兼任英语语教员一学期。在此期间, 他主编《绍兴县教育会月刊》(后改为《绍兴教育杂志》) ,以持光、启明、作人等署名在该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译作。一九一七年三月, 经由鲁迅向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推荐, 周作人到北京, 在北京大学附设的国史编纂处任纂辑员。九月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一九一八年底至一九一九年初, 在新文学运动的发轫时期, 周作人在《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人的文学》、《平民文学》、《思想革命》等文, 主张: 提供人的文学, 排斥和反对非人的文学, 提倡平民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指出:“文学革命的文字改革是第一步,思想改革是第二步,却比第一步更为重要”。这些文章成为新文学运动理论建设上的重要作品,曾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一九一九年二月, 周作人辞去北京大学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兼职, 被教育部派任为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此后不久, 周作人决定移家北京, 趁春假之机先回绍兴, 将在那里的家小送往日本探亲。在东京听到“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 便匆匆返国。七月再赴日本接家眷回国, 并迂道参观了日本九州的日向新村。八月携家眷回北京。“五四”时期, 周作人曾参与讨论出刊《每周评论》, 列席讨论《新青年》的编辑问题, 成为《每周评论》与《新青年》的“客员”。一九二〇年四月参加新潮社,十月被推选为该社主任编辑。十一月被推定执笔起草“文学研究会”宣言, 并与茅盾等十二人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本年冬天,北京大学组织“歌谣研究会”,他与沈兼士共任主任。“五四”前后, 周作人除继续翻译介绍了不少日本及西欧一些国家的短篇小说外, 还在《新青年》、《新潮》、《每周评论》、《晨报副刊》等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白话诗文, 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