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21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7/1 文件大小:2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华南理工大学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方案(第一期)为改革本科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加速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体系,学校按“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要求,按学科大类设置平台课程并加速建设,促进平台课程精品化。第一期学科平台课程建设方案的具体内容如下:一、 建设目的按照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按学科大类进行人才培养和组织教学工作,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结构,夯实和拓宽学生的基础,增强学生的发展后劲。整合与优化校内教学资源,构建学科大类教学平台和实验平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二、 建设内容和范围学科平台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学科基础课程,分为纵向和横向两类课程。纵向平台课程建设包括两大类专业:一是属于不同学院、专业名称相同但专业方向不同的专业,如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等;二是同类或相近专业。第一类专业培养计划要做到基本统一。上述两大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应有80%以上的相同课程,构成专业学科基础大平台。各学院原则上不能重复开设相同的平台课程,只能由教学质量较高的学院为主开设。大平台的系列课程建设应系统化,重点搞好课程内容取舍及其编排顺序、教材建设和多媒体网络课件开发等。每门课程也要按模块化建设。努力使系列平台课程向精品化、国际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横向平台课程是指教学覆盖面大的学科基础课程。建设重点是:一方面要整合不同专业的教学资源,统一教学大纲,统一组织考试等教学环节;另一方面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形成若干统一的模块,形成特色明显的模块化、网络化精品课程。第一期准备用两年时间重点建设5个系列的平台课程,具体包括:、学科平台课程的模块设置及建设目标(-)基础力学类平台课程基础力学类平台课程由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结构力学等若干门课程组成。模块设置模块课程组成学时总学时适用专业模块1工程力学4848工业设计、轻化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模块2工程力学(含静力学、材料力学)6464交通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模块3工程力学(含静力学、材料力学)8080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汽车发动机)模块4理论力学64112机械电子工程材料力学48模块5理论力学64136车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材料力学72模块6工程结构力学I88224土木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力学II72工程结构力学III64建设目标(1)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完善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明确基本要求,突出重点、难点;建立齐全的教学文件档案,包括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历、电教片、多媒体课件、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试题库、历届《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力学》考题等;建立和严格执行互相听课、教研活动(每学期2-3次)等制度,包括研讨教育思想和观念、教学法,开发CAI课件,分析考试情况等;完成开发《工程力学》网络教学课件并实现网上运行;编写并出版能反映课程内容体系改革的模块化教材一一《工程力学教程》;编写与《工程结构力学I》和《工程力学教程》配套的****题集。(2)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改革既要注重使学生能建立扎实的力学基础,又能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采用多讯道教学手段的同时,根据授课内容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加大教学信息量;严格考试要求和评分标准,坚持课程组统一(背靠背)命题、流水作业评分,实现学生整体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并进行考试方法改革和探索,实行闭卷和开卷考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机械类平台课程机械类平台课程由机械原理、机械设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教程(实践环节)等若干门课程组成。模块设置模块课程组成学时总学时适用专业模块1机械原理56224(176+48)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机械设计56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4机械工程材料40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教程(实践环节)48模块2机械原理48208(160+48)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48机械工程材料40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4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教程(实践环节)48模块3机械原理3298(88+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安全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制冷空调)等专业机械设计32互换性与技术测量24模块课程组成学时总学时适用专业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教程(实践环节)10模块4机械设计基础4880(48+32)工业设计、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资源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机械设计综合实验教程(实践环节)32建设目标加强教材建设。各门课程确立高学时与低学时的教学大纲,编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