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文档名称: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193KB   页数:2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上传人:ttteee8 2020/7/1 文件大小:1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几个知识点:(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2) 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3) 生产关系内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4) 生产工具是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5)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木单元知识线索理解: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古代可以称之为“农耕时代”,因为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经济类型是农业,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古代只有农业,除此之外,还有与之密切相关的手工业和商业,以及伴随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的经济型城市。所以第1、2课讲述农业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情况;第4、5课讲述手工业、商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变化情况以及城市格局、功能的演变;而农耕时•代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这就涉及到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也就是第3课的内容;从纵向上来看,明清时期的经济高度发展,国力相对强盛,但从横向上比较,我们逐渐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迟滞现象,并直接造成近代危机局面的出现,这就是第6课的内容,本课内容直接为引出第二单元的知识做了铺垫。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 农业起源的特点:1、 从采集经济发展到种植经济2、 种植格局:“南稻北粟”(黄河流域:半坡文化遗址;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遗址)3、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五谷六畜”)二、 生产工具的进步:1、 原始社会:生产工具多由石、木、骨,做成,耕作方式:刀耕火种2、 进入文明时代:主要的农业生产工具仍是耒、相3、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出现并广泛使用4、 西汉:发明了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5、 唐代: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江东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6、 灌溉工具:(1)翻车:三国时期马均改进了翻车,乂称“龙骨车”,可手转、脚踏(2)筒车:隋朝发明,唐朝广泛应用三、 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1、 上古时代:大禹治水反映了先民战胜自然灾害、发展生产而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2、 春秋战国时期:芍陂(楚国修建)、都江堰(秦国修建,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郑国渠(秦国修建)3、 西汉时期:漕渠、白渠4、 治理黄河: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治河工程,如东汉王景治河5、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6、 古代农学著作中有大量关于水利建设方面经验和成就的总结,反映了水利设施建设对农业发展的重耍性。四、 耕作方式的发展1、 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低,农具原始,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千耦其耘”)2、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一自耕农经济(个体小农经济)3、 自耕农经济:(1) 自耕农:出现于春秋时期,他们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2) “男耕女织"反映了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耍经营方式(3) 特点:①脆弱性:容易受天灾、战乱和苛政的影响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具有封闭性、狭隘性、保守性生产简单、成本低(4) 评价:①是我国古代最主要的生产经营方式。使得广大农民可以勉强自给自足,生活相对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遭受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小农经济的狭小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五、 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1、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 牛力耕田、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3、 “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一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封闭、保守、脆弱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土地是中国古代经济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由此,上地制度的演变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生产力的发展一生产关系的变化(土地制度的演变)。一、 井田制1、 商周时期: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遭到破坏,井田制出现,西周时期为鼎盛时期。2、 实质: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普天之E莫非王土〃)3、 内容:(1) 公田:位于tn地中央,为贵族占有,由村社成员耕种,收获全部缴纳给贵族。(2) 私田:位于田地四周,是村社成员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收获归己。二、 井田制一土地私有制1、 时间:春秋战国时期2、 原因:(1)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一铁犁、牛耕的出现,大量私田被开垦,并逐渐成为私有土地。(2) 由于战争以及私田劳动可以调动生产积极性等原因,大量“公田”被抛荒。(3) 税制改革:原因:随着土地现象的日益普遍,诸侯国为了刺激生产积极性,扩大剥削量。基本精神:打破“公田”和“私田”的界限,一律按土地好坏收税,在客观上承认土地私有权,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重要历史事件: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