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重返马克思内容摘要:面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后现代的主张,笔者强调重返马克思,重返马克思的批判与反思的精神。首先应针对我们自身( 包括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 作深入的检视、反思与批判;其次再针对当代思潮、后现代的主张作出全面的审视、反思与批判。以此,为我们的未来投石探路。关键词:马克思一元论多元论辩证法诡辩论乌托邦暴力现代后现代马克思思想自十九世中叶产生以来,已历经了一个半世纪,对人类发生了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至今它仍然具有强劲的生命力。这不仅体现在个别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旧把他们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奉为统治的圭臬;而且,即使在西方自由民主国家仍有不少的学者孜孜以求地研究并推动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许多的社会活动家还继续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 ……一个人的思想竟会有如此的效果,这种现象本身就很值得我们玩味。况且马克思思想博大精深,我们自本世纪初引进“马克思主义”以来,一直主要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导致了我们对马克思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极其实用、教条的理解,缺乏客观、平实的学术研究与深入的思想学问探讨,甚而反思批判精神完全阙如。而马克思本人是确实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及使命。我们很难想象,马克思不具有彻底的反思精神,却可以完成他的社会现实批判的使命。因此,当我们今天面对各种社会思潮,尤其是面对后现代的主张的时候,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重返马克思,重返马克思的彻底反思与批判的精神。以马克思的反思与批判精神面对我们自身,面对马克思思想,面对马克思主义。本文不拟对马克思主义表达看法,也不拟对马克思思想作一一的评析。而只打算就我平时研读与思考中突显出来的一些问题,做尽可能平实与客观的研讨与分析。这些问题包括(一) 一元论或多元论; (二) 辩证法或诡辩论; (三) 乌托邦或暴力; (四) 现代或后现代。(一)一元论( Monism )或多元论( Pluralism ) 一元论与多元论间的争执,自古就有。孰是孰非,至今依然未有定论。足见这一问题已成为人类的永恒难题之一。一元论,最早始见于古希膜的自然(phusis) 哲学对始基或本原(arkhee) 的追索。所谓始基,即万有(onta) 始于斯,终又归于斯的东西。希腊哲人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有人说始基是水( 比如泰勒斯 Thales) ,有人说是气( 比如阿那克西美尼 Anaksimenes) ;还有人认为是“不定”(apeiron ,比如阿那克西曼德 Anaksimandros) ,或者是“数”( 比如华泰戈拉 Puthagora s 及其学派) 。可能是因为世界太丰富多彩,很难将它归结为单一的始基,于是“二元论”(dualism) 乃至“多元论”开始出现。譬如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 提出双重本原说,即“火”与‘逻各斯”(Logos) ;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 主张“四根”(水、火、土、气)及“爱”(结合的力量)与“恨”( 分离的力量) ;阿那克萨戈拉(Anaksagoras) 则总结出“种子”与“努斯”(Nous) ,直至留基伯(Leukippos) 与德谟克利特(Deemokritos) 提出原子(atom) 论,才似乎又复归了一元论。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 曾讲,哲学始源于惊讶。这话一点不假。上述那些哲学家无不是由于对宇宙奥妙的惊讶才促成他们思考与探寻始基问题的。不过惊讶是一回事,思考与探寻又是另一回事。好比柏拉图(Platon) “洞穴”之中的个别居民,某时也突然惊讶于人声鼎沸,人影踵踵,于是激发起探寻奥秘的好奇心。可是,他们的思考却不一定能够超越既定条件的限制,依然在旧有习惯的惯性轨迹上运作。面对“影像”与“回声”,他们会把它们当作唯一的“真实”而探寻它们的源头,并仍在习惯性的轨迹上千方百计地寻求问题的答案。我以为,这就是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真实写照。我一点也不想否定他们的始基问题及其答案的意义, ( 比如对自然科学的重大意义。)不过,单纯时空上的追溯,是不可能找到最终的始基或本原的。这就好象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别想找寻到他最后的那对远祖父母一样。因为这样的找寻,只要条件许可,是足以永无止境地找寻下去的。康德(I· Kant) 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理性的“二律背反”(Antinomie) , 说的是人们把不可以作为认知对象的东西,比如本原误当作了认知对象。另外,象释迦(Sakyamuni) 之“十六无记”(即“世有常,世无常,世有常无常,世非有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 ……”) ,龙树(Nagarjuna) ‘八不’(即“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也同样说的是这回事。康德,以及上溯至柏拉图,巴门尼德(Parmenidees) 都不否认这类问题及其解答的意义,不过他们也都一致地认为这不是哲学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