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数学教学应该是自然的.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教学应该是自然的.doc

上传人:中华文库小当家 2020/7/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教学应该是自然的.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教学应该是自然 2012年6月末,内蒙古自治区高中数学教师教学比赛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举行,笔者听了其中12位参赛教师课,受益匪浅。活动结束后,各位评委对参赛教师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彩点评,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值得改进地方。笔者感到有些教师课缺乏自然与与谐,所以对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不避浅陋,也浅述自己看法与认识。一、问题情境创设应该是自然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材料与学生已有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才会有兴趣。因此,好问题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问题难度要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本次教学比赛共涉及两个教学内容:一是两点间距离;二是点到直线距离(人教A)。怎样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呢? 【案例1】点到直线距离情境创设一艘轮船在沿直线返回港口途中,接到气象台台风预报:台风中心位于轮船正西70km处,受影响范围是半径长30km圆形区域。已知港口位于台风正北40km处,如果这艘轮船不改变航线,那么它是否会受到台风影响?(如图1) 这个问题可以转化为数学模型——直线与圆位置关系,最终转化为点到直线距离。这个问题情境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教师这样设计旨在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理念,把生活中数学原型体现在课堂上。但是这个情境必须是学生所熟悉。北方学生从没有见过台风,当教师展示情境时候,我们看到很多学生表现非常“茫然”,不解题意,最后还是教师代替学生完成了数学模型构建。 。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源泉,当我们把现实生活中实例“加工”成一个数学问题时,不能脱离实际,否则就是虚假情境。实际上,台风中心应该是运动,而非静止,其半径也是随着台风中心移动而发生变化。 “最近发展区”。好问题情境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现实生活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问题难度要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什么?就是上节课“两点间距离”,即启发学生怎样把“点到直线距离”转化成“两点之间距离”。对数学新知识学****创设情境是必要,但情境创设方法也是多样。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情境“生活化”,把不恰当例子强行嵌入到课堂教学中去。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更多是考虑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从数学内部发生发展中进行情境创设,这样才是生动、自然。另外,有参赛教师创设“飞锁求学”、“通信问题”等情境也是不恰当。二、发现式教学应该是自然发现式教学法与讲授法互为补充,是数学教学中常用到方法。但是很多参赛教师课前印发“学案”,要求学生预****从而影响对问题剖析、猜想教学情境创设,使教学变得很不自然,从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新异情境创设。发现式教学成为一种形式。数学概念形成,公式、定理剖析与发现,其思维过程必须是自然、与谐,不能让学生感到,方法虽好,但像从天而降神秘物。【案例3】因为上节课学****了两点间距离,本节点到直线距离教学,学生很容易想到转化为两点间距离(如图2),这种方法思路十分自然,但教材笔锋一转:这种方法具体运算较繁,下面我们采取另一种方法。结果讲这节课教师也如法炮制,根本没有在学生进行体验前提下,就像教材说那样“采取另一种方法”。当阅读教材看到这一段话时,我感到很突然,心想:为什么不让学生推导一下呢?学生没有经过运算,怎么知道“运算较繁”,只有学生经过运算后(无论成功与否),就会体验到“繁”在何处:一是立方程求出垂足Q坐标,二是代入两点间距离公式并进行化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