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人工智能期末论文资料.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工智能期末论文资料.doc

上传人:小屁孩 2020/7/3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工智能期末论文资料.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类通识课程读书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导论读书报告课程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姓名李沛蔓学号13121277教师杨丽华日期2015年10月24日《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课程读书报告成绩评定表学号13121277姓名李沛蔓序号项目评审指标分值1篇目选择(10)书籍或文献权威性和学术性强,紧密结合本课程要求,阅读价值大(8-10)书籍或文献权威性和学术性较高,与本课程结合对较强,阅读价值较大-7)书籍或文献权威性、学术性和阅读价值一般,基本符合本专业理论知识(4-5)书籍或文献权威性和学术性较低,与本课程结合度不大,阅读价值较小(0-3)2内容把阅读内容充实,能够全面理解并阐释所读内容及作者观点(36-40)握(40)阅读内容较充实,能够较好领悟并阐释所读内容及作者观点,基本没有误读现象(30-35)对所读内容、作者观点的领悟一般,没有明显的误读现象(24-29)对所读内容、作者观点的领悟较差,存在较为明显的误读(0-23)3延伸思考(40)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关联性思索,并能进行深入的思考或者充分的分析批评(36-40)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独立思索,思考较为深入或者分析批评较为充分,(30-35)能够对相关问题展开一定的独立思索,思考的深入性或者分析批评的充分性一般(24-29)基本或者完全未对相关问题展开独立思索(0-23)4规范要求(10)文笔流畅、表达清晰,符合格式要求,文字、符号等使用正确(8-10)文笔较为流畅、表达较清晰,基本符合格式要求,文字、符号等使用基本正确(6-7)文字和语言运用一般,不太符合格式要求,文字、符号等使用存在不少错误(4-5)文字和语言运用较差,基本不符合格式要求,文字、符号等使用存在大量错误(0-3)成绩任课教师签名评阅日期人工智能导论读书报告姓名李沛蔓学号13121277阅读书目:人工智能导论编者:林尧瑞马少平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章人工智能产生式系统一个人工智能产生式系统的基本要素是:一个综合数据库,一组产生式规则和一个控制系统。本书这一章通过八数码游戏和渡船游戏引例。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我们在建立产生式描述后,就可以通过控制策略进行描述,然后对所有状态空间进项搜索,求得一个相应问题的操作数列。首先解决我之前的一个疑惑:到底什么事产生式系统。因为不管是控制策略还是后面的对所有状态空间进行搜索,都是在建立产生式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的。产生是系统最早是Post提出的一种计算形式体系里所使用的术语,主要是类似于文法的规则,对符号串作替换运算的系统。其中的用来表征描述的控制策略分为两种方式:不可撤回方式回溯方式不可撤回方式(爬山法)只有在登单峰的山时才是有效的,即只能针对于单极值问题求解回溯方式:虽然给足了徘徊空间,在我看来也就是说允许反悔,但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确定回溯条件(其实这一点某种程度上讲似乎是没有必要,但是从算法设计的基本原则,简化,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上讲,就是极为重要的了。就如很多时候我们使用智能设备,不是说因为我们不能解决问题而制造出它们来寻求帮助,而是因为我们希望用更快捷高效的方式来使问题得到解决)图搜方式使用的是一种穷举的方式,对于每个状态的所有可能都会去试并记录结果。虽然这种穷举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解决问题的效率,但是它的这种将变化过程用图形结构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方式我个人是很喜欢的。节点图能使整个设计流程思路有更清晰的展示与呈现。总之,高效地求解与有效控制策略密切相关按推理方向划分,产生式系统可分为正向,逆向,双向式产生式系统。F规则、B规则把状态描述和目标描述合并构成综合数据库,F规则只适用于状态描述部分,B规则只适用于目标描述部分可交换的产生式系统并不是所有使用的整个规则序列都可以重新排列,只有那些最初可以应用于初始数据库的规则才可交换,而对于生成的数据库所添加的其他可应用规则,则不能随意交换。由于具有可交换性这一优势特点,使我们在求解过程中只需搜索其中任意一条路径,只要解存在就一定能找到目标,不必探索多条路径,因此不可撤回的控制方式在这种系统中使用很合适。可分解的产生式系统第八章自然语言的理解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极其活跃的一个研究领域。早在四十年代计算机刚出现,就有人考虑到了将计算机应用到语言学的研究中来,并导致了“计算机语言学”这一边缘学科的产生。“查字典”这一行为提出的计算机可能可以解决世界范围内的翻译问题开始,计算机语言的研究又迈向了一个新的纪元,人们慢慢发现,单纯的依靠每一个词汇对应一个等价语言的这种查字典的方法根本不能满足一个词可能代表很多意思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而意识到,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翻译。什么是理解呢?从微观上讲,理解是指从计算机自然语言到机器内部表示之间的一种映射。从宏观上讲,理解指能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