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doc

格式:doc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doc

上传人:1006108867 2016/3/2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页眉. .页脚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思想整体结构论略摘要: 本文以“改变世界”统摄马克思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以“实践思维”作为改变世界的唯一有效思路, 从实践思维的必然要求推究出改变世界必做的课题, 根据课题相应把马克思全部思想分为人道主义社会学说、唯物主义历史学说、资本主义经济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学说。又从思想表述的角度将马克思著述分为理论主导和实践主导两大系统。文章认为, 实践思维不仅是理解马克思, 而且也是批判和超越马克思唯一正确的思路。哲学家们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笼盖四十年的总纲领 1845 年春, 马克思写下了文前引录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后一条, 表明了“改变世界”这个支配了他的思想研究工作的总纲领, 此时已然确立。三十八年之后, 当他的全部工作划上句号时,恩格斯在他的墓前总结道: “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 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 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1] 。显然, 这毕生使命的内容, 就是马克思早年所定目标即“改变世界”的具体化。如果只是看到马克思在二十七岁上一语定平生, 而忽视他人生抉择的理性思考依据, 那就把马克思神化了:他一个主观动念,居然能够发展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事实上,马克思 1843 年开始“解决使我苦恼的疑问”[2] , 通过批判黑格尔的国家学说, 并运用经济学解剖市民社会, 完成了社会结构分析、现存社会价值批判、人生及未来社会价值确定, 以及历史转化必然性的初步认定, 改变世界的整体思路於 184 4 年已初具轮廓。这就是马克思于 184 5 年做出人生抉择, 1846 年便投身社会实践运动[3] 的理性心理基础。由此看来, “改变世界”这一轮太阳在马克思心中升起,整整照耀了他四十个春秋的人生行程。一个主题愈是历久不衰地被奉行, 其对奉行者的人生覆盖面便愈益宽广。只要略作审顾便不难发现,“改变世界”这一主题不仅统一了马克思的主要理论思考, 同时也是统一其理论与实践的灵魂。马克思的理论业绩, 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举其大要, 谓有两大发现, 即“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还发现了……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4] 。这两大发现, 前者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学说, 后者构成他的政治经济学。从思想内容看, 这两大学说占据了马克思理论的主体部分; 从研究时间来看, 这两项研究则基本前后相续, 纵贯了马克思改变世界四十年工作之始终, 其中凝结了他毕生的主要精力, 耗费了他四十年中绝大部分光阴。在马克思的思想中, 这两大学说由于具有科学的性质, 因而其作用超出了特定目的界限和实践范围, 在学术和实践的实用中伸展, 马克思也因此得以作为思想家在学术界发挥着世界性和历史性的影响。马克思思想的这种科学普遍性是很容易掩盖其当时的实践目的性的。罗素就在《西方哲学史》中批评说: “把马克思纯粹当一个哲学家来看,它有严重的缺点。他过于尚实际, 过分全神贯注在他那个时代的问题上。”[5] 这是一位思想史家对马克思的中肯批评,然而却道出了马克思理论的现实性特征。马克思的研究课题不是得自思想史的研究,而是在社会的斗争和思考中孕育出来的。马克思的研究成果, 是直接为改变世界的实践主体群服务的。他说《资本论》“能代表的只是这样一个阶级,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6] 所以当“《资本论》在德国工人阶级广大范围内迅速得到理解”时,他认为这“是对我的劳动的最好的报酬。”[7] 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同样也是贡献给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这只要回顾一下该原理的发表过程, 就可悟出他的良苦用心。本来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已作了正面、系统、全面的表述, 从学术价值上看, 是无论如何应设法出版的; 但从宣传价值上看,同青年黑格尔派的论争,就不如直接诉诸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页脚以, 马克思“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批判”[8] , 而不惜另外花费精力, 将原理放到《共产党宣言》、《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哲学的贫困》、《雇用劳动》等著作和演讲稿中去宣示。这些著作和演说正是直接面向共产主义者和工人群众的; 《哲学的贫困》虽然是批判蒲鲁东个人, 但由于这个人在法国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群众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 批判他实际上也就是向法国共产主义者和工人阶级作宣传,其意义非一般的批判可比。这些最具科学普遍意义的理论成果, 却具有如此明确的现实实践目的, 我们由此可以想见马克思思想的其他方面。如果说,马克思在书房里研究所得的科学发现都是着眼于“改变世界”而不只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