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上海市地铁线路规划综述上海市地铁线路规划综述[摘要]上海地铁的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是其他城市可以效仿的对象。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都市,上海利用地铁的优势,很好地缓解了地面交通的压力,虽然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但是,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关键词]地铁;路网规划;公共交通;换乘方式中图分类号:U2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92-01上海市目前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交通出行压力巨大,如果单纯依靠地面交通设施很难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以地铁交通为代表的轨道交通开始出现,随着上海地铁网络的不断完善,地面交通压力明显减小,给上海市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下面,看看上海市地铁发展的综合情况。路网规划:从上图可以看到,上海市地铁网络十分发达,其设计规划线路的时候也遵循了规划的原则。以地铁1号线为例:从莘庄站到共富新村站,。这一条线路经过了众多人流量大的地区,比如徐家汇,人民广场,上海火车站等,符合规划原则中的路网规划线路走向应与城市交通的主客流方向一致的原则,为居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减小了地面交通的压力。也促进了部分地区的发展。同时,这条线路也要尽量沿着城市干道布设,线路穿过了上海市火车站为代表的交通中心,也穿过了徐家汇为代表的商业中心,和以后建成的线路一起,减少了居民出行的时间,可以满足城市居民由于工作,学习或者购物等原因外出换乘需要。还有,这条线路连接着上海火车站,和铁路线的结合十分紧密,体现了规划原则中的路网要与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衔接配合,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乘客提供优质交通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减少了乘客换乘的时间,方便乘客的出行。从上海已经启用的14条线路来看,路网中线路布置均匀,线路密度适量,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比如以人民广场站为例,其周围的新闸路站,南京东路站,曲阜路站,大世界站都相距较近,为乘客的换乘提供了方便。同时*,各条线路穿过商业中心,文化政治中心,旅游点的次数较均匀,居民可达性好,乘客平均乘距与线路长度比值大,这样就有效避免了个别线路负荷过大或过小。以上是从上海路网规划的总体看来其规划的原则,下面看看其具体市区内路网规模,车站分布和辅助线路规划等:上海市的路网规模十分庞大,从去年年底开通12和16号线以后,上海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经突破500公里,成为世界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其意义自然不必多说:首先,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绝不能只靠儿条零散的地铁线路,这样不仅不能从根本上减轻地面交通的压力,还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必须将线路连接成网,讲各个点串联起来,尽量减少人们出行换乘的方式和换乘的数量,才能彻底解决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其次,地铁的修建有利于一块区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地铁9号线以及松江大学城的修建,就为松江地区带来了很大的人流,将松江地区和上海市中心连接的更加紧密,商业地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当地老百姓民生问题的解决做出了贡献。再者,发展地铁可以有效的控制污染,现在全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较为严重,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私家车的拥有量在逐年上升,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可忽略,那么最有效的解决方式就是发展以地铁交通为代表的绿色公共交通。成熟的交通线路,同样离不开站点的选择。一般来说,站点的选择要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