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但丁的救赎牛国林 201000051055 中文一班摘要:但丁是孤独的行者,他有自己的理想,却遇到重重阻挠。他的前进方向何在?他迷茫,他苦恼,他不知所措,他是最痛恨自己的。他不需要寻找其它的路,他的路就是他寻找迷失自我的道路,自我救赎的道路。关键词:宗教救赎爱情人性光辉恩格斯指出, “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 阿利盖里出身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小贵族家庭,其生活正值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起步,意大利各城邦市民、封建贵族、神圣罗马皇帝、罗马教廷等各阶层及其代表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尖锐而复杂。但丁在这一背景下,升降浮沉, 历尽坎坷。在一方面背负着神学的重负,又超乎常热你地感觉到了“行将兴起的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临界点,发出要抛弃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深切呼唤。但丁是个内心极其矛盾的人,他有渊博的学识,敏感的思维,但强大的社会氛围,让他如何也是不能放弃宗教的,而且更加强烈的依靠宗教。这就像你明明白白的知道了真理但却不为人了解,以至于需要自己欺骗自己才能活下去。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甚至不如到的好,所以要更加迫切需要宗教的精神支持。不管是天主教还是清教,对于身处于黑暗挫折无助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但丁为什么创作《神曲》?研究者是和你很多的,其中最重要的就只有两件爱情悲剧和政治放逐。首先,就第一件事和贝雅特丽齐的爱情悲剧而言,对青年但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丁对贝雅特丽齐的爱情是精神上的爱情,带有强烈的神秘色彩”。其次,从但丁被政敌放逐这件事情来看,更能探究出《神曲》的创作缘由。但丁曾是城邦活跃的政治人物,而他也将流亡看作是对自己的命运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以上两件事情综合起来看,爱情悲剧让但丁萌生而来创作《神曲》的想法,并始终是他创作这部《纪念碑》式作品的精神动力。有一首赞美诗是这样的: “父在我们中间,垂听我们祷告,应允我们所求, 超越我们所求。”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完全就把“父”即上帝高高在上无所不能的形象塑造出来,而且父是爱我们的,更让我们心生温暖。当在心中默默地唱着这首歌时就会充满自信了。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宗教能对但丁的影响。在但丁的《神曲》中,我是最喜欢《天堂篇》的,对于天堂的崇高的描写, 让人感到光辉和神圣,及自身的渺小。“··· 那些交织在一起的灵魂为自己甜蜜的幸福欢喜鼓舞,他们构成的魅力形象,在我面前展开翅膀。··· 每个灵魂像一颗红宝石上面仿佛有强烈的阳光在燃烧。··· 那你该满怀热情,把我跟紧,让你的心灵不要与我的话语离分。”天堂是宗教里杜撰的极乐世界,是虔诚、皈依的信徒们对来世的精神寄托和美好的夙愿,幻想在唉那里得到灵魂永恒的安宁和幸福。但丁所处的时代,使得倍感痛苦和无奈,在《天堂篇》表现的尤为明显。“我曾去过受光最多的天体,看到了回到人间的人, ‘无法也无力重述的事物’我们越接近想望的东西,我们的智力越是深沉,记忆再也无法追溯它的痕迹。”“把我这样从善引到更善的,真是俾德丽采,可是那样的突然,他的行动简直没有花费什么时间。”这些不正是但丁新生的写照吗,为什么神吧把人引到幸福地这样容易,而“我“却办不到呢。越是求之不得,越是心向神往。但丁一个人远行,完成个人的救赎。当时扎根于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