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国有资产流失概论.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国有资产流失概论.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国有资产流失概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国有资产流失概论国有资产管理论文:国有资产的流失与管理对策摘要: 当前我国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并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详细阐述了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并深层次的剖析了形成各种流失渠道的原因, 从而提出了通过完善企业改制程序和内容的公示制度等防范国有资产进一步流失的对策。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管理对策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物质基础,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确保了国有资产的总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了保值与增值。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巨额的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因此, 本文在剖析国有资产流失渠道的同时, 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的原因, 以便提出遏制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渠道所谓的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发生在国有资产从投入、生产运营到退出等各个环节上的国有资产的闲置、浪费、国有财产的灭失以及国有资产权益的损失, 特别是国有企业在产权变更中国有资产不合理地从国有流向非国有的过程。而所有这些流失都是由于国有资产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失误、麻痹、大意甚至人为的制造各种手段导致的国有资产的流失。具体来讲, 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通过以下种种渠道。(一) 在会计的不规范操作中, 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由于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 不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有些企业急功近利, 追求眼前利益, 弄虚作假, 严重破坏了会计法规, 加速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速度。如有些企业只为了追求表面成绩和账面利润,不计其固定资产折旧和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导致固定资产不断损耗、老化、盘亏或报废资产长期挂账、坏账损失不冲账、贷款利息和大量跨期摊配费用不按期摊销等现象,屡见不鲜。(二) 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党的十五大以后, 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 这种新体制的实施, 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有些企业操作中的不规范, 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表现为: 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 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方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估, 如对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按原来购入价评估, 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 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份, 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以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二是将国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 是财富的创造者, 在改制过程中为保护一己私利, 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 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上, 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据国家体改委和财政部估计,仅 1997 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 3 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中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单位负担。国有企业改制本身就是一件“摸着石头过河”的事情, 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还不是很完善, 在实际工作中不法分子会利用国有企业改制的制度缺陷, 为自己谋私利, 损害国家集体利益。例如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有企业的管理层自己聘请中介机构, 并且参与转让国有产权的各个环节,“自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