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雨霖铃》.doc

格式:doc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雨霖铃》.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雨霖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雨霖铃》词牌来源马嵬兵变后, 杨贵妃缢死, 在平定叛乱之后, 玄宗北还, 一路戚雨沥沥, 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 西南行, 初入斜谷, 属霖雨涉旬, 于栈道雨中闻铃, 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 采其声为《雨霖铃》曲, 以寄恨焉。”这也就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 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 时霖雨连日, 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 一百零三字, 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 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 现在河南开封) 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 、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3 、骤雨:阵雨。 4 、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 无精打采。 5 、方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6 、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7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8 、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9 、暮霭:傍晚的云气。 10 、沉沉: 深厚的样子。 11 、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12 、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13 、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 、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 15 、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16 、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tiáo)。作者柳永, (约 987 年—约 1053 年) ,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 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 字景庄。后改名永, 字耆卿。排行第七, 又称柳七。为“慢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是推动人的代表, 但因经常为歌***写词, 曾被一度认为是风流之人而仕途不佳,郁郁不得志过。但后为宋朝进士, 官至屯田员外郎, 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以毕生精力作词, 并以“白衣卿相”自许。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 自是白衣卿相”, 以及“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创作《鹤冲天》当年考取进士。谁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传入仁宗耳中, 于是一句“浅斟低唱去罢”导致柳永成为了北宋第一个专业写词的词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 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 熟悉旧调, 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 明白晓畅, 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 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 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 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背景宋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此词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倾吐深深的离愁时, 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 面对着长亭, 正是傍晚时分, 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 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 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 这一程又一程, 千里迢迢, 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 (相爱的人不在一起, )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 题材本诗的题材为“送别”,“送别”是古代文人在诗歌中经常表现的一种题材。时至今日,送别诗仍是高中常考常新的诗歌鉴赏题材。评解地位《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 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解析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 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