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养老金.doc

格式:doc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养老金.doc

上传人:xxj16588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养老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养老需要 1000 万,你害怕了吗? 养老需要 1000 万,你害怕了吗? 最近北师大钟伟教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到 2027 年养老需要 1000 万”的观点受到热议, 查找相关资料, 才知道钟教授是基于个人未来养老问题发出的忧虑感慨之言, 连他本人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反响。这种观点本是个案, 但大家把它当成共性的结果来理解, 问题可就大了。如果“养老需要 1000 万”命题成立并带有普适性, 这些城市的大多数人会对未来产生悲观情绪甚至是恐惧感, 更担心的是可能会对优秀人才产生挤出效应。初看有几处疑问:只考虑养老需求没考虑养老供给; 没有谈到任何有关养老的制度构建; 以金融理论特别是货币供给来判断养老需求的增长是否合适; 以代际间人口结构推论养老金缺口正确与否; 用历史的来判断未来的, 但历史并不一定等于未来; 不知道对未来生活有怎样的期待, 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人, 1000 万也许未必够用。我只是疑虑而不敢枉评,但如果是吓到老百姓,可就要说说了。老年是确定性风险, 是个人生命周期中必需经历的人生阶段。货币不养老, 养老问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思考: 纵向上看养老制度体系, 一般叫做三支柱体系, 依来源可以分成国家、单位和个人三个层次。从养老金的角度看, 第一支柱是国家建立的叫基本养老保险; 第二支柱是企业建立的叫企业年金, 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养老制度改革正在研究制定中,一旦政策出台,那时的第二支柱应该叫职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储蓄。这些制度的主要作用是计划参加者在财务上能有资金锁定到未来用于养老。我们国家三支柱建立还处在定型化阶段, 第一支柱由国家采取强制措施建立,基本思路是“广覆盖、低水平”, 目标是消除贫困, 制度运行二十年现在急需调整; 第二支柱是自愿型的, 仅覆盖 5% 左右的城镇就业人员; 第三支柱还没有制度性建立。有一个衡量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指标叫替代率, 即退休前后收入的比率。依现行政策从个人收入角度看, 第一支柱可以实现 30% 的替代率,收入越高,替代率越低;第二支柱不到 20% ;其它就要靠个人储蓄积累了。由于每个人的替代率目标不一样, 有的人是 80% , 有的人可能是 120% , 则个人的养老储蓄的压力也就不一样了。还有一个人口结构的问题。养老金积累有两种形式, 一种叫代际赡养, 即就业人口缴费养退休老人, 体现代际间的互济性; 还有一种形式是账户积累,即针对个人的当期储蓄为养老使用。到 2035 年我们国家 65 岁以上的老人达 亿, 适龄就业人口是 亿, 如果去掉上学的、失业的和参军的等, 将会形成 2 个年轻人养1 个老人的局面。因此靠代际赡养不能解决中国人养老问题, 这也是钟教授所担心的事情, 解决的办法是必须强化个人养老账户积累。我国建立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如果住院一般可以报销费用的 50-60% 左右,面对“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状况, 还要有补充制度安排。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家采取由福利住房管理转向住房公积金制度管理, 一些单位还建立了补充性住房公积金制度, 但面临收入与房价的不匹配, 一线城市大家还是买不起房, 必须提高保障性住房供给。横向上看应该是个人养老理财规划管理, 要考虑三个内容: 一是个人财务生命周期,当期收入不能决定当期消费。比如说年轻人刚参加工作收入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