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肌痉挛的点推拉动治疗原则和方法..doc

格式:doc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肌痉挛的点推拉动治疗原则和方法..doc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肌痉挛的点推拉动治疗原则和方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肌痉挛的点推拉动治疗原则和方法(任世光) (2011-07-30 07:38:31) 转载▼标签: 肌痉挛微循环障碍脑瘫脑卒中脑脊髓损伤点穴一指刀拨顺法肌痉挛是脑瘫、脑卒中、脑脊髓损伤、脑炎等多种疾病的重要病理环节,早期、正确的手法治疗,可有效阻抑肌痉挛的恶性循环。我们用“点、推、拉、动”的原则和方法治疗脑瘫肌痉挛所致异常获得更好疗效后,用此方法治疗其他疾病引起的肌痉挛,也获得了较好效果。这些方法早期单独应用不仅有效、安全,治疗手法非医务人员也能学****家庭也可应用。对较重痉挛或诊治较晚的应用其他方法治疗肌痉挛时,辅用此法仍有助益。为了让更多被某组肌痉挛所致姿势异常、运动障碍的患者及家人,更好地应用此原则和方法,现介绍如下: 1 点推拉动原则的主要内容和依据 点压痉挛肌的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点”的原则和方法是基于在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实践中我们观察到, 主要针对拮抗肌群的点压、按摩或用肌兴奋仪刺激,缓解痉挛、纠正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建立效果更好[1]。蒋天裕等用功能性磁共振( fMRI )检测正常***参与踝关节背屈和跖屈运动的脑区,观察到踝关节背屈运动在中央前回第一躯体运动区反应强烈,跖屈运动脑区的兴奋部位较多。作者分析,基于此原因脑损伤发生后踝关节背屈更易受损,踝关节跖屈痉挛可能是失衡释放,很多偏瘫患者出现踝关节背屈障碍和跟腱挛缩,可能与大脑对两种运动的控制不同有关[2]。传统对肌痉挛的解释是,支配痉挛肌的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控制的兴奋性过强所致。某组肌肉痉挛后,必然会造成它的拮抗肌废用性瘫痪。因此无论痉挛是拮抗肌瘫痪的失衡释放,还是痉挛肌痉挛发生在前,拮抗肌瘫痪在后,拮抗肌均是瘫痪肌, 是痉挛治疗中必须重视的另一个方面。临床也证实痉挛时刺激拮抗肌可获得较好疗效,如有学者研究观察到,刺激痉挛性脑卒中患者支配小腿前群肌的腓深神经不仅可增强胫前肌肌力,也可抑制小腿后侧肌群的牵张反射[3]。临床还有多个报告证实,脑卒中等出现某组肌肉痉挛时,用针、电等刺激拮抗肌及拮抗肌上的穴位,缓解痉挛、促进正常功能恢复效果更好,针对足背屈障碍的均有足三里穴。公维军等[4]报告,电针足三里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痉挛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还可降低下肢增高的肌张力,这也是刺激拮抗肌减轻痉挛的临床佐证。机体每个关节都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肌肉支配,互称拮抗肌,如足向足底方向跖屈时,收缩的小腿后侧肌是主动肌,小腿前侧肌是拮抗肌;足向足背方向钩脚时,小腿前侧肌是主动肌,小腿后侧肌是拮抗肌。由于穴位是机体接受点压、针、电等刺激的敏感点,因此点压拮抗肌上的敏感穴位,就可更有效地刺激拮抗肌。如尖足时点压足三里穴可有效刺激相对瘫痪的小腿前群肌,防止其进入真正瘫痪状态。我们在临床观察到,6-7 个月以前的脑瘫尖足,点压足三里穴多可引出足背屈动作,但较正常孩子弱;1-2 岁后首诊的脑瘫尖足孩子,常引不出或较难引出足背屈动作,而同龄正常儿可引出,偏瘫孩子健侧可引出。显示随着小腿后侧肌痉挛的持续,小腿前侧肌瘫痪逐渐加重。脑瘫其他肌群痉挛对拮抗肌的“点”也是同样原则和类似方法,只是部位不同。国内外对穴位及经络的大量研究证实,穴位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多层次空间。神经、微循环以及相关的介质、细胞等是穴位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已观察到,穴区普遍存在大神经分支,如足三里穴神经、微循环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