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保护好“地球之肾”——马踏湖湿地生态保护探析姓名:张含笑学校:山东师范大学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学号:200800250122参赛类别:社科类论文摘要湿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生态战略保护具有极大地意义。我国湿地具有面积大、类型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等特点,因而保护湿地——地球之肾成为我国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之一。马踏湖位于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的一个普通的小镇。自小在马踏湖畔长大的我,对马踏湖湿地的历史与发展有很深的了解,马踏湖有过风光旖旎的一面,有过万顷烟波的一面,也有过不堪入目的一面,其实它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县在特定时期的历史面貌与生态环境,同时也影响着我县的生态保护政策与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的经济不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有了很大的发展,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各种造纸厂与化工厂在马踏湖周围建起,马踏湖湿地遭到破坏,好多湿地都被污染,湿地的面积也在不断缩小,在湿地生活的物种也大量减少,因而马踏湖湿地的恢复与保护刻不容缓。根据我国湿地保护的工程规划,马踏湖的湿地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保护政策与方法仍然不健全,不彻底,盲目围垦和改造,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那么如何保护湿地,本文将从政府,公民,机构设置,法律规范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我国湿地保护献计献策。关键词:湿地保护经济发展生态机制意义保护“地球之肾”——马踏湖湿地生态保护探析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马踏湖湿地是桓台县仅有的一片湿地,它的存在对于本地的生态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大,马踏湖湿地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我国湿地保护计划自新世纪以来才开始进行且进程缓慢不彻底,马踏湖湿地的生态状况虽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缺陷。因此,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与我县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湿地的工作刻不容缓。一马踏湖湿地的现状(一)基本情况马踏湖地处淄博市桓台县东北部,是鲁中太沂山脉北麓山前倾斜洪冲击平原与黄河洪水泛滥冲击平原的迭交凹地,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流成湖,滞水形成浅平的湖泊湿地,八十年代初期前,得到较好保护。湖区原总面积96平方公里,涉及起凤、荆家、邢家等镇的50多个村,%,约20平方公里,湖内有2100余条船道,全长400余公里,纵横相连,交织成网。湖区原有苇田20000多亩,蒲田500余亩,藕田1000余亩,鱼虾生态养殖10000余亩,各种水生植物47种,野生鸟类110多种,鱼类20多种。在八十年代初期,县委、县政府为保护马踏湖湿地资源,成立了桓台县湖区开发办公室,由起凤镇政府代管。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马踏湖景区1995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省环保局批准建立马踏湖省级生态功能保护区;2004年被评为国家AA级景区;2005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被山东电视台、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评定为2005年度山东省公众最喜爱的十佳乡村旅游景区、农科频道《快乐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