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唐宋词赏析一、唐宋词的发展脉络词是古代诗歌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前后的今天,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熏陶着一颗颗现实的心灵。文人词的出现大约是在初唐晚期,此时民间词已广为流传,但流传下来的文人词却很少,仅唐玄宗的《好时光》、李白的《忆秦娥》、张志和的《渔父》、韦应物的《调笑》,还有白居易、刘禹锡的《忆江南》等数首而已。这些文人词往往本来就有曲调,由曲调定词, 也就是根据已有乐曲的节拍谱成新词。但当时文人大都视词为“小道”,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文人词到了晚唐、五代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也日趋成熟。在这段时期,形成了以温庭筠为首、西蜀词人为主的名为“花间”的词派。作品多是文人学士酒边樽前的小唱,内容多为闺情离愁,与南朝宫体相似,艺术上则多用曲折的笔调、华丽的辞藻精雕细琢,自有独到之处,但是反应面不广。作为艳词,它们曾对词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除花间词之外还有南唐词,主要是指冯延巳、李璟和李煜这三个人的作品。南唐地处江南, 他们的词风与花间词有所不同,特别是李煜,他投降宋朝以后所写的词作感慨极深,并纯以白描取胜,艺术造诣很高,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词发展到宋代时期,出现了百花争妍、千峰竞秀的盛况,词坊显示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与诗相应成辉。宋词的发展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的局面,全国统一,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宋初, 各种新起的曲子和词不仅盛行于民间,连文人学士、达官贵人甚至帝王都深好此道。此时, 晏殊和欧阳修并称,他们的新词继承了花间派婉丽、南唐词疏朗的风格,受到世人好评; 另一方面,柳永的慢词此刻正风行天下,他制作了很多篇幅较长又谐和音律的“新词”。他的“新词”内容比较多样,善用铺叙手法,语言通俗流畅,深受市民大众的欢迎。他的词作不仅继承了曲子“俗”的一面,也接受了花间派以“情”见长的一面。柳永对慢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发展和创新,在当时获得了“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的美誉和“好之者以为无以复加”的社会效果。及至南宋,金兵入侵。由于时代的感召而涌现出不少继承豪放派词风的爱国词人,豪放派发扬光大,蔚为大观,成为宋词的主流。苏轼是豪放派的开创者,虽然他对柳词有所继承,但又贬斥其艳词,并努力以自己的创作来改变艳词风靡一时的情况,使词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局面。苏轼最大的特点在于扩大了词的反应面。在他的词中,并没有完全摒除剪红刻翠的描绘,但更引人注目而且影响极大的是那些爱国忧民、怀古思今、咏物言志以及山水景色等方面的内容。在他的笔下,不仅有文人、歌妓,还出现了老农、柴妇、渔父等各种人物。另一位杰出代表——辛弃疾,更以郁勃悲壮的词作反映出感慨国事、有志难伸的心情。他的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有的淋漓痛快而又感慨无穷;有的伤时感世,纯用比兴,委婉曲折而寄托很深。他与苏轼成为豪放派的两大家而被成为“苏辛”。二、浅吟低唱与对酒当歌——宋词的婉约派和豪放派古时对苏词和柳词有一段精彩的评价:柳郎中的词是十七八岁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拍板,姿态妖娆, 莺歌燕啭地唱“杨柳岸, 晓风残月”。而苏学士的词则是关西大汉,手执铁板,弹铜琵琶,高唱“大江东去”。这段话不单描绘了柳词与苏词, 也十分恰当的说明了宋词婉约派和豪放派区别之所在。 1、婉约词词本为合乐而歌,娱宾遣兴,内容不外离愁别绪,闺情绮怨。五代即已形成以《花间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