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随机化多中心临床研究研究背景老年AML患者多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转化而来,对常规化疗耐药,患者通常器官功能衰退,对常规化疗耐受能力差,标准治疗的CR率仅为40-55%,长期生存则更差,仅为10-15%。研究背景CAG方案最早由日本学者Yamada等于1995年报道,随后这一方案在亚洲地区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但仍缺乏大宗随机临床试验报道研究疾病状态病例数CRN%Yamada*,瑞金医院运用CAG方案治疗老年AML及高危组MDS,总结情况如下:1)36例患者,CR率55%,OR率90%,无一例早期死亡2)CAG方案对某些AML亚型,如M6、M2具有更好的疗效3)结合体外试验发现,诱导细胞分化可能是CAG方案一重要机制CAG方案的部分可能机制(一)提高S期细胞的比例,动员更多的白血病细胞从G0期转化到G1期促进白血病细胞增殖:一些研究者认为,AML细胞的增殖活性与包含G-CSF的化疗方案的有效性相关。提高细胞内Ara-CTP的浓度,促进Ara-CTP与DNA结合,增强化疗药物的吸收,从而提高白血病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CAG方案的部分可能机制(二)诱导凋亡:小剂量Ara-C与GM-CSF联合,能增强细胞的凋亡,可能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诱导分化:研究报道通过体外试验发现小剂量Ara-C与G-CSF可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并增加其表面髓系标志物的表达,两者联合具有协同作用。研究目的-1评估CAG方案在老年AML与常规化疗方案(DA方案)的有效性比较;分析CAG方案对AML不同亚型(根据FAB分型标准及染色体)的有效性是否有差异;研究目的-2关注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如FLT3,NPM1,AML-ETO,DNMT3A,MLL,C-Kit,CEBPA等的表达),分析和寻找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物,发现CAG方案在体内可能的作用机制。通过流式检测细胞表面的G-CSF和GM-CSF受体(CD114和CD116)及其他分化抗原。研究设计本研究设计为开放性、多中心、随机化的临床试验。本方案经美国SamuelWaxmanCancerResearchFoundationInstitute评审通过,并赞助部分研究资金。本研究是陈赛娟院士承担的台建设》的子课题。研究设计(入组标准)初治急性AML*(非APL)年龄≥55岁,并且≤70岁PS评分≤2分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MIMC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