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互感和自感》说课.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互感和自感》说课.doc

上传人:1017848967 2020/7/7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互感和自感》说课.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互感和自感》说课黄志强一、教材分析:自感和互感是高中物理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的第六节,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特例。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自感现象。所以互感现象教学要求不高,只要求知道互感现象的产生,以及互感现象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楞次定律的直接应用。而楞次定律本身就是一个难点,学生接受时间不长。所以学生接受自感电动势有一定的困难。根据上述分析与思路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重点:(1)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2)自感电动势的作用、自感系数;(3)对自感现象进行解释。难点:自感电动势概念的理解,它如何对电流的变化进行阻碍。二、目标分析根据教材分析及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如下:(一),以及对它们的利用和防止。、断电自感现象的成因,并能利用自感知识解释自感现象。,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二),通过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个实验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来感知自感产生的现象,观察实验现象,认识自感与互感现象。。经历“闪亮”现象原因的探究,培养实验观察和初步的探究能力。感受4V电压下触电感觉,让学生对自感能有更深刻的印象,并利用自感知识解释感受。(三)情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意识。,让学生感悟特殊现象中有它的普遍规律,而普遍规律中包含了特殊现象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了实现目标本节课教学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又注重学生的合作学****落脚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教学过程分析主要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理论探究)→科学预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深刻理解、实际应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理论探究、引入课题情境:教师向学生播放手机音乐。提问:(1)如何把手机里的音乐通过音箱放大?(2)如何在不用导线直接连接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音箱放大声音?(二)实验验证,学****互感知识互感实验演示:手机音乐通过互感线圈放大声音。 ,在另一个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互感。互感现象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互感电动势。:变压器;收音机的“磁性天线”。:互感现象可发生于任何两个相互靠近的电路之间。在电力工程和电子电路中,互感现象有时会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设计意图:以小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同时完成了互感的教学,为引出自感做好铺垫。(三)理论探究、实验验证,学****自感知识学生实验探究自感现象。:课本22页演示实验,闭合开关S瞬间,两个灯泡会有什么现象呢?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现象,并应用楞次定律对现象进行理论分析。体会电感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此处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突***,师生要进行充分细致的讨论。为巩固学生的知识,设计两个问题,使知识深化。通电瞬间“线圈”可等效为:与原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源。拓展思维:若S闭合,电路稳定后,线圈可等效为:阻值与滑动变阻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