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转换:读你复核:龙逸凡校对:龙逸凡排版:龙逸凡第一章总则 1一、 对财务报表n勺责任 1二、 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 2第二章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 2一、 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3二、 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 3三、 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 3四、 审计意见的作用及其局限性 3五、 目标的导向作用 3第三章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的职业道德要求 4一、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4二、 遵守质量控制准则 4三、 遵守审计准则 5第四章财务报表的审计范围 5一、 财务报表审计范围的含义 5二、 确定审计范围的依据 6第五章职业怀疑态度 6一、 职业怀疑态度的含义 7二、 保持职业怀疑态度 7第六章合理保证 7一、 合理保证的含义与要求 8二、 为什么是合理保证 8第七章审计风险和重要性 9一、 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9二、 审计风险的含义 10三、 审计风险模型 10四、 审计风险与重要性的关系 11五、 审计风险的控制 11第一章总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一一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以下简称本准则)第一章(第一条至第三条),主要说明本准则的制定目的和适用范围,以及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各自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一、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本准则第三条明确了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责任。(一)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经营者负责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并承担受托责任。管理层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为了借助公司内部之间的权力平衡和制约关系保证财务信息的质量,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往往要求治理层对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的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①有关治理层的定义及治理层对财务报告过程的监督贵任,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一与治理层的沟通》及其指南。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务会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须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财务会计报告真实、完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七十一-条规定,公司应当向聘用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及其他会计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因此,本准则第三条规定,在被审计单位治理层的监督下,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报表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对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具体包括: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管理层应当根据会计主体的性质和财务报表的编制目的,选择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就会计主体的性质而言,民间非营利组织适合采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事业单位通常适合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而企业根据规模或行业性质,分别适合采用《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等。按照编制目的,财务报表可分为通用目的和特殊目的两种报表。前者是为了满足范围广泛的使用者的共同信息需要,如为公布目的而编制的财务报表;后者是为了满足特定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要。相应地,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也有所不同。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管理层应当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和运用恰当的会计政策。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财务报表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估计,如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净残值、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以及预计负债的金额等。管理层有责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的会计估计。为了履行编制财务报表的职责,管理层通常设计、实施和维护与财务报表编制相关的内部控制,以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而导致的重大错报。(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本准则第三条同时规定,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以下简称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注册会计师作为独立的第三方,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有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信赖程度。为履行这一职责,注册会计师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根据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发表恰当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通过签署审计报告确认其责任。二、两种责任不能相互取代本准则第三条还规定,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报表审计是财务信息生成链条上的不同环节,两者各司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