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docx

格式:docx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docx

上传人:分享精品 2016/3/25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乳果糖口服溶液介绍品名:乳果糖口服溶液( 润秘夫) 化学名: 4—o —β— D—吡喃半乳糖—D—呋喃果糖英文名: Lactulose Oral Solution 分子式:C12H22O11= 1930 年门杰麦尔( Montgomery )和哈德逊(Hudson) 在研究寡糖的物理性质和构象关系中, 用乳糖合成了一种新的***糖— Lactoketose ( 乳***糖), 后来又称 Lactulose ( 乳果糖), 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乳果糖的医药意义。 1957 年澳大利亚生物学家培特勒( Petuely )证明了乳果糖是双歧杆菌增殖强力促进因子, 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发现***服用乳果糖后肠内双歧乳酸杆菌增生, 粪便 PH 值下降,并有缓泄作用。 1964 年霍夫曼( Hoffman )又发现只有革兰氏阳性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 LD 族链球菌)能够使乳果糖分解,产生乳酸和醋酸,首次阐明乳果糖细菌代谢过程。 1966 年柏次尔( Blrcher ) 发现服用乳果糖后能促进缺乏尿素酶的双歧杆菌生长, 并且能充分利用肠内氨氮合成菌体蛋白,又能产生短链脂肪酸,增加肠道酸度,减少氨的吸收, 并抑制产生尿素酶的嗜碱性革兰氏阳性菌( 大肠杆菌等) 的生长, 减少氨的产生, 经反复临床验证乳果糖有降低血氨的作用, 用于治疗肝性脑病获得成功, 为此药的临床运用揭开了新的篇章。 1979 年莫勒尤( Magllnlo )用乳果糖治疗病毒性肝炎, 发现有降血浆内***作用。 1980 年-1981 年雷赫尔( Liehr ) 发现乳果糖在体外能够抑制内***的鲎实验凝集反应,减轻 D—氨基半乳糖( Gal —N )所致的大白鼠肝损伤,认为乳果糖具有抗内***活性的作用,并用于治疗肝肾综合症。 1985 年长春白求恩大学、北京中国康复中心金学源教授等证明了乳果糖对肝脏病人内***血症( ETM )的清除作用。 1971 年国外开始有人研究乳果糖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 CRF )。认为乳果糖有增加尿毒症病人粪中的水分、氮、氨、钠和钾的排泄作用外, 还具有降低血浆尿素氮作用, 病人在接受乳果糖治疗后,血浆尿素氮的浓度平均降低了 25% ,放宽了对 CRF 病人的饮食限制, 推迟透析时间,国内近年来已有有关报导,并获得很好的疗效。 1994 年北京康复中心博爱医院临床实验室用乳果糖治疗及防止肠内***,治疗肠炎。 1995 年英国资料报导: 乳果糖有抗内***作用, 用于治疗肠炎( 包括结肠炎)。 1992 年意大利资料报导: 肝硬化病人每天口服乳果糖, 30 天后免疫功能增加。 1991 年英国 102 位病人,有阻塞性黄疸病人在术前服用乳果糖可以防止术后肾机能障碍。 2 乳果糖口服溶液药理作用编辑 1 、乳果糖的体内代谢乳果糖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一种人工合成不吸收性双糖,在小肠内不被吸收,可被结肠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其细菌分解图如下: 乳果糖↓半乳糖+ 果糖↓1—磷酸半乳糖↓1—磷酸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 6—磷酸果糖↓ —二磷酸果糖↓3—磷酸 D—甘油醛+ 磷酸二羟***↓ —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酸↓***酸→乙酰 CoA+ 甲醇↓↓乳酸乙酸+ 乙醇乳果糖在肠内主要代谢细菌是革兰氏阳性菌, 特别是乳酸杆菌和兰斯非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