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更多资料下载尽在我的主页大理市总体规划(一)城市概况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东距省会昆明 398 公里,西离中缅边境的瑞丽市 580 公里, 是昆畹公路( 320 国道) 和滇藏公路( 214 国道) 的交汇点, 也是滇西重要的交通节点和物资集散中心。大理属高原盆地地形,西面是横断山脉南端的点苍山群,东面是鸡足山的南延山脉,中间是洱海和洱海湖滨盆坝, 市域面积 1468 平方公里。大理地处低纬度高原地区, 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风能丰富。大理市是一个以白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居住有白、汉、彝、回等 25 个民族, 1996 年末全市总人口 万人,人口密度 338 人/ 平方公里,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人口中白族 万人,占总人口的 %;汉族 万人,占总人口的 %。大理历史悠久, 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公元 737 年至公元 1253 年, 大理分别经历了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 成为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理历来是云南的农业生产基地,商贸、文化发达。大理市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一身, 拥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风光秀丽的自然景观, 对民族学、人类学和云南人类进化史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 1983 年下关市、大理县合并成立大理市, 现辖下关、大理两个办事处, 喜洲、凤仪两镇, 市郊、七里桥、城邑、湾桥、银桥、挖色、海东、太邑 8 个乡,共 89 个村公所、 429 个自然村。大理州政府、市政府均设在下关。 1992 年,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市内设立了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旅游度假区。大理市处于云南省地震多发地区,地质构造复杂,确定为 9 度抗震设防区。因此,抗震防灾对大理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更多资料下载尽在我的主页(二)规划背景建国初期, 大理和下关县、市分制, 下关即编制了总体规划方案; 1983 年, 大理县又编制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总体规划》方案。 1983 年大理和下关合并成立大理市后,于 1987 ~ 1989 年编制了新的《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并完成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大理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两个专项规划。综观社会经济发展的各阶段, 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不同时期的城市建设均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尤其是上一版城市总体规划, 在大理市基础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上做了大量细致认真的工作, 确定的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符合当时的客观条件。规划对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控制、名城保护和风景区保护等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开展、深化城市规划工作,为本次规划修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由于大理市地处滇西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地区, 长期以来曾深受交通条件和人力资源、宏观政策等的限制, 城市发展较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滞后, 城市建设和城市面貌也相对滞后,已不能适应进一步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需要。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 大理市的情况近年来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理飞机场的建成通航大大改善了该地区的交通状况; 楚大高速公路、广大铁路即将建成通车, 将使大理的对外交通条件日趋完善; 市域内公路、水运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的扩展也对城市的形态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国内外旅游热的兴起和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展, 大理市的旅游人口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 发展旅游的势头良好。同时, 大理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刻, 市场经济仍需进一步深化。这一切均为城市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上一版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提条件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已不能满足城市进一步发展和实际变化的需要,对上一版总体规划的修编已迫在眉睫。更多资料下载尽在我的主页本次规划是大理设市以来第一次将下关、大理、凤鸣三城区以及“三顶桂冠”的要素作为一个整体同时考虑进来, 并且是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苍山洱海风景区总体规划三项内容同步进行,规划修编适逢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修编条件已经成熟。(三)本次规划修编重点 1 .研究和确定大理市城市的发展目标与战略。 2 .调整城市性质和规模,开拓新的城市发展空间。 3 .优化城市布局,建立完善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4. 协调好下关、大理、凤鸣三城区的关系, 统筹安排、合理分工, 解决各城区的发展问题。 5. 研究历史遗产保护、自然景观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关系问题, 在城市得到发展的同时使历史文化遗产、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使城市文脉和山、水、田园交相辉映的特色得到延续和发扬。 6 .围绕大旅游作文章,为旅游业发展创造条件。 7 .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水平,建立安全、有效的综合防灾系统